新華網 正文
記者手記:以規則和誠信築牢文明基石
2019-05-15 19:13:0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梁建強)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文明如風,無形有痕。

  由中國倡導和主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在進行。會場裏,不同文明在這裏對話交流。會場外,更多有關文明的話題令人深思:身處當今時代,我們該如何傳承文明風尚、樹立文明新風?

  ——文明,呈現于每一個守護規則的細節之中。

  在湖北宜昌街頭,一位腿腳不便的行人非常緩慢地走上斑馬線,雙向六車道上,30多輛車先後停下來,靜靜等候他通過。20多米寬的馬路,40多秒的時間,沒有一輛車搶行。禮讓行人的善意之舉,讓這座“全國文明城市”滿溢溫情。

  四川綿陽,一名拄著拐杖的老人準備過馬路,未走到一半,紅綠燈已經由綠變紅。但此時,沒有一輛車起步,也沒有一輛車催促。附近執勤的交警跑過來,背起老人,安全地護送他通過路口。

  ——文明,蘊含在每一次踐行誠信的選擇之中。

  江城武漢,為了搶在大雪封路之前趕回來給農民工發工錢,孫水林連夜駕車回家,不幸遭遇車禍。為替哥哥完成遺願,弟弟孫東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將33.6萬元工錢發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上。

  “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信義兄弟”用生死接力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誠實守信的文明風尚。

  山東萊蕪,房公訓堅守為烈士尋親的承諾,五赴江西,病而無怨,艱而不悔。從13歲起步,一直走成耄耋老者,他用跨越73年的千金一諾、跨越73年的執著堅守、跨越73年的真情傾注,譜寫了一曲守信踐諾的真情之歌。

  一個個普通人,把誠信看得比金錢還貴,把規則看得比利益還重,贏得了世人讚揚,傳播了文明風氣,以規則和誠信築牢了文明的基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任何一種文明的延續,都離不開規則作為堅實支撐。只有人人都信守規則,講究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個人之力,匯成力量之河,才能推動文明大船揚帆遠航。

  紅燈前,駐足等待的人越來越多;車站碼頭,有序排隊的人越來越多;公共場合,主動降低音量的人越來越多,戴耳機聽音樂成為很潮的風尚……文明,就在這樣的細節和點滴中傳揚。

  這正如盧梭所言:“規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後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

  推動形成守規則、踐誠信的文明風尚,更需要因地制宜的方法創新。

  在江蘇宿遷,廣場舞擾民曾經是“老大難”問題——佔地方,噪音大,投訴極多。

  如今,當地實行統一管理,為廣場舞隊伍免費發放聲音限高80分貝的音箱,制定廣場舞管理辦法,規定跳舞地點和時間,強調基層城管和街道居委會的管理責任。治理方式的創新,也讓規則、誠信與文明深度融合。

  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讓我們樹立規則為大的意識,重視自己的誠信形象,踐諾守信,為社會文明進步築牢基石,推動規則、誠信與文明“同頻共振”,讓社會多一些安寧、和諧與溫暖。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來自南極的科普直播課
來自南極的科普直播課
活力運動 快樂童年
活力運動 快樂童年
杭州:城市花海
杭州:城市花海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49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