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三進西藏築天路——記中鐵五局成都公司鐵路工人杜煥才
2019-05-03 17:59: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5月3日電 題:三進西藏築天路——記中鐵五局成都公司鐵路工人杜煥才

  新華社記者王艷剛、田金文、李鍵

  “我一輩子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工作。我們修通了路,人們才能方便地到達。”杜煥才笑著説,“退休後我想回到城市裏,陪陪家人。”

  杜煥才是一名平凡的鐵路工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鐵二代”,他三進青藏高原,參與青藏鐵路一期、二期及拉林鐵路建設,見證了雪域高原鐵路發展歷史。

  初見杜煥才時,被高原太陽曬得黝黑的他,正與同事們開著鏟土車,對澤當車站進行最後的清理工作。“車站工程基本結束了,再完成一些配套工程,我們任務也就快結束了。”杜煥才説。

  聊起拉林鐵路,這位來自東北黑土地的樸實漢子打開了話匣子:“我于2015年6月第三次進藏抵達項目部。感覺拉林鐵路不是最難修的,但地質結構可以説是最復雜的,自然氣候變化也是最大的。”

  今年57歲的杜煥才已從業32年,是公司在西藏年紀最大、經驗最豐的老員工。他在其他項目部一直是隊長,初到拉林鐵路項目部時,被任命為綜合四隊副隊長。由于特殊的地質結構,工程難度超出預期。為了按時完成工期,哪裏遇到困難、哪裏遇到難啃的硬骨頭,他就被調到哪裏。

  明澤特大橋是拉林鐵路重點工程,全長3376米,共105個墩臺身,其中有44個水中墩側跨雅魯藏布江,最高橋墩高15米,橋墩基礎樁的最大深度達52.5米。為了保證項目工期,杜煥才和同事們經常24小時三班倒,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負責難度最大的78-81號橋墩工程。由于特殊的地質條件,橋墩的6個根樁經常會遇到不同的地質狀況,既有沙卵層,也有堅硬的岩石。遇到異常硬度的岩石層,即使換上最強‘武器’衝擊鑽,每小時也只能打10釐米深。最難的時候,一根樁足足打了15天。”杜煥才説。

  多變的高原氣候,也給拉林鐵路建設者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雅魯藏布江河谷春天多風沙,夏天日照強,冬天夜裏滴水成冰。杜煥才説:“春天風沙大時,1米之外的人都看不見;夏天同事們都被曬得黝黑;冬天寒風刺骨,手都伸不出來。”

  從業30多年,杜煥才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艱苦考驗。“2001年,第一次進藏參與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我們項目部在昆侖山附近,海拔高難度大,施工地點又是無人區。”杜煥才回憶説,“那是我第一次在凍土上施工。”

  在施工地所在的無人區,想洗澡只能去200公里外的格爾木。缺氧讓初入高原的杜煥才經常頭痛欲裂。為保證施工品質,杜煥才總是在工作中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杜煥才告訴記者,在藏工作多年,交了好幾個藏族朋友。這些藏族朋友給他的生活和工作上帶來不少幫助。

  作為風裏來、雨裏去的鐵路工人,杜煥才參加過三茂鐵路、哈大高鐵、成綿樂高鐵、西成高鐵等30多項國家重難點公路鐵路建設工程。

  杜煥才説,退休臨近,還想多帶幾個徒弟,把所學施工經驗傳授給年輕人,讓他們接過“接力棒”建好川藏鐵路。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書香伴假期
書香伴假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44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