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小蘆筍“茁生”特色産業脫貧致富路
2019-04-22 16:08: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4月22日電(記者 劉坤)“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這是宋代詩人武衍《蘆筍》中的詩句。

  近日,幾場春雨過後,四川巴中市恩陽區雙勝鎮天良村的蘆筍進入盛産期,村裏“最肯幹”的崔桂蘭與其他村民一起,開始在園區內忙碌起來。

  73歲的崔桂蘭是一名貧困戶,拿崔桂蘭自己的話講,“我家老頭子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骨質增生,兒子十年前患腦梗塞,一度成為植物人,家中兩個男人都沒有勞動力,這些年來全靠我撐起這個家。”

  多年來,崔桂蘭靠著到處撿垃圾、收廢品、打臨工、割豬草掙錢養家,還要擔負家人每月一千多塊的藥費,生活十分艱難。

  2013年,恩陽區把發展蘆筍作為全區的主導産業、脫貧攻堅的骨幹産業。這為崔桂蘭帶來了就近務工的機會,讓她嘗到了增收的甜頭。

  當地幹部盡可能多的為崔桂蘭提供産業園內適合她的務工機會,如除草、施肥、收蘆筍等,按規定支付她一天60元的務工費。

  説起這幾年的變化,崔桂蘭告訴記者,2017年她家告別土坯房,搬進了1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2018年更是讓崔桂蘭十分得意的一年,她説:“別看我歲數大,但我有一股子幹勁,去年僅蘆筍園區勞務收入我就拿了一萬六千多元!”

  雙勝鎮黨委書記向榮介紹,發展蘆筍産業,老百姓不僅可以就近務工,還能獲得土地入股分紅。除此之外,老百姓還有每年每畝5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

  “發展特色産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們就是要通過發展蘆筍産業,解決更多老百姓就業增收問題。”向榮説。

  天良村村主任楊樂雄介紹,蘆筍産業發展之初,為打消老百姓的顧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都是由黨員幹部帶頭種,每人種植5-20畝。後來回引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大戶。

  截至目前,恩陽區全區累計發展蘆筍3萬畝,建成核心示范片1萬畝、示范園80個,建立試驗示范基地4處、高産示范基地7處,形成4條環線産業帶和2個萬畝蘆筍示范園,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400余家。

  産業興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據恩陽區蘆筍辦統計,全區共有1.5萬余戶貧困戶在蘆筍産業發展中受益,戶均年收入增長5000多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玉龍雪山風光無限
玉龍雪山風光無限
世界園林巡禮——比利時拜加登城堡
世界園林巡禮——比利時拜加登城堡
故宮“藏寶圖”| 通往故宮最美的春天
故宮“藏寶圖”| 通往故宮最美的春天
阿富汗國寶在清華大學展出 繼續在華保護性巡展之旅
阿富汗國寶在清華大學展出 繼續在華保護性巡展之旅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39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