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綜述:日本古建防火面面觀
2019-04-18 20:27: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東京4月18日電 綜述:日本古建防火面面觀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楊汀

  法國巴黎聖母院在大火中嚴重受損,這一不幸在日本全國引起高度重視。日本各地政府、消防部門會同文化遺産所有者紛紛展開防火消防大檢查,以消除火災隱患。

  對于文化遺産消防工作,日本全社會如今已相當重視。不過,很多相關立法和措施也是在經歷多場火災後才逐步制定和完善的,70年前發生在日本古都奈良法隆寺的大火可謂最早敲響了日本古建保護的警鐘。

  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建築之一,寺內日本白鳳時代(西元7世紀末8世紀初)繪制的12面國寶級金堂佛教壁畫在1949年1月26日的一場大火中毀于一旦。

  法隆寺大火事件當年震動日本朝野。火災後,日本政府立即通過立法等手段強化文化遺産防災措施,並于次年頒布了日本首部有關文化遺産保護的綜合性法律《文化遺産保護法》。從1955年開始,日本還將1月26日這一天定為全國文化遺産防火日。此外,日本的《消防法》《消防法實施令》等法律法規也格外注重對文化遺産的保護,明確細化古建必須配備相應消防設施。

  日本古建築泛指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前的建築,包括各類佛寺、神社、日本園林、茶室及早期住宅等,主要集中在京都、奈良、鐮倉等地。由于日本古建多為木結構和石木結構,且多為茅草屋頂或樹皮屋頂,因此火災是對古建築破壞性最大的因素,也是歷來日本古建保護的大敵。

  位于栃木縣日光市的東照宮建于1617年,是供奉江戶幕府的開府將軍德川家康的神社,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東照宮在歷史上也曾不斷與火災對抗,1961年的一場大火令殿內天花板上珍貴的彩繪化為烏有,其珍寶館也曾毀于火災。

  日本文化遺産防火理念主要包括預防、早期發現和初期滅火三方面。以東照宮中的國寶級建築陽明門為例,東照宮除在院中暗藏一個大型蓄水池外,還在通往陽明門臺階路旁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埋設了滅火設備,掀開蓋子安裝好消火栓後,噴頭可上下左右隨意擺動,水槍射程足以達到陽明門。

  陽明門門檐下方還布設與建築物同一顏色的溫度感測器。為了避免與古建之美産生違和感,東照宮內感測器配線共採用21種顏色,有的還使用金箔包裹。

  東照宮內主要建築物均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值班室常設3人24小時監控,以便第一時間發現險情。此外,東照宮所有職員組成自衛消防隊,每年都會定期組織滅火培訓。為了防火,東照宮珍寶館的所有建築墻面如今均採用銅板翻建而成。

  據位于奈良的唐招提寺第88代住持西山明彥介紹,奈良很多寺廟都設立了火災自動警報裝置和防止火勢蔓延的防火設備,也有各自的消防負責人,每到1月26日文化遺産防火日還會進行大規模消防演習。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趕制“姊妹飯” 喜迎姊妹節
趕制“姊妹飯” 喜迎姊妹節
春到紐約
春到紐約
中國絲綢服裝展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絲綢服裝展在莫斯科開幕
校園裏的“森林音樂會”
校園裏的“森林音樂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6112438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