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福建泉州:在傳承中創新的花燈藝人
2019-02-20 21:03: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福州2月20日電(記者邰曉安)元宵節的傍晚,泉州老城區的水門巷裏仍顯寂靜。非遺(花燈)傳承人曹淑貞的工作室裏,不時還有客人到府,曹淑貞和弟弟曹志雄跑前跑後招呼著。

  “還好你們是現在來採訪,再早點我是完全騰不出時間來。”一位客人剛走,姐弟倆才終于有時間喘口氣。今年已經68歲的曹淑貞,剛剛和家人連續鏖戰三個通宵做花燈,一臉的疲憊。

  元宵節,中國人有家家戶戶挂燈籠的傳統,節前的各色燈籠需求量暴增。“做花燈就是這樣,元宵節前天天忙,元宵節後送給別人都不要。”曹淑貞説。

  福建泉州的花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從唐宋時期一直延續至今。作為福建省的省級非遺(花燈)傳承人,曹淑貞一家傳承的是較為傳統的泉州花燈制作技藝。這種融合竹編、刻紙、彩扎等工藝的南派花燈,每一盞都只能靠手工制作,即便一個成熟的匠人也至少要花費一周時間才能做出一盞花燈來。

  對曹淑貞來説,從小時記事開始,爺爺、父親就常做花燈。“不過那時候做花燈不是賣的,有親戚朋友覺得好看,就做點送給他們玩。”曹淑貞説,自己從小跟父親學做花燈,但真正把花燈當作一門吃飯的營生,卻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情了。

  “改革開放後,泉州辦了很多民營企業,有的工廠就會找我們買花燈,拿去參加政府組織的燈展。花燈要是在展會上得獎,企業還會給我們發獎品。”曹淑貞説,從那時開始,花燈的獎品越變越大。“一開始只是撲克牌、電影票、茶葉這些小禮品,後來經濟越來越好,就有了鐘表、自行車、電視機這些大獎。”

  政府的倡導、市場的需求,讓泉州的花燈制作越來越紅火。每年元宵節的夜晚,泉州各地都會挂上各色花燈,爭奇鬥艷,市民群眾紛紛走上街頭賞燈評燈。

  曹淑貞姐弟至今記得,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泉州都還只有少數幾位匠人在做花燈。而如今,花燈匠人遍布泉州,連各級認證的傳承人、工藝大師她都認不全了。

  曹淑貞的家族也是三代三十幾口人齊上陣,她的女兒已成為泉州的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家族中最小的小孩才兩歲半,就學會做花燈最基礎的動作——捏紙了。

  不過時代在進步、花燈也在演變,年輕人如今承擔起泉州花燈創新的重擔。“以前我們的主題是以戲劇人物為主,現在年輕人也會做一些表現親情等主題的花燈,花燈的造型也更加多樣。”曹淑貞説,如今,自己更多承擔了花燈制作技藝傳承教學普及的工作。

  夜幕降臨、天色漸暗,街巷裏開始熱鬧起來,曹淑貞和弟弟也要出去賞燈了。“我們主要是去看看別人今年都有什麼新作品。”曹志雄説,“我們做花燈的,也要活到老、學到老。”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節
工地上的元宵節
雨水至 勞作忙
雨水至 勞作忙
火樹銀花迎元宵
火樹銀花迎元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6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