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記者來信:警惕“評獎生意”
2018-11-26 17:16:0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記者來信:警惕“評獎生意”

  新華社記者姜琳

  臨近年底,市面上各種評選、評獎活動便多了起來。北京一些賓館酒店天天爆滿,不同行業的頒獎大會、論壇峰會輪番登場。特別是互聯網、新經濟領域的評獎格外多。

  記者近日在一家酒店大堂顯示牌上看到,評獎會議有六七場,其中至少三場有關“互聯網+”。走進去看,都是先請專家高談闊論,再由獲獎者粉墨登場。酒店工作人員表示,這還只是開始,接下來兩個月評獎會更多。

  從名稱看,無論是“創新領軍獎”“風雲創業獎”,還是“數字創意大賽”“移動互聯創新大賽”,這些評選不僅獎項相近、形式也如出一轍。獲獎者數量往往還很多,少則五六十個多則上百個。除了個別獲獎者略有耳聞,其他獲獎者都不知從何而來、為何得獎。如此評獎,不僅權威性堪憂,而且勞民傷財,不少甚至變成了“誰花錢誰得獎”,導致市面上出現了“評獎生意”。

  據企業反映,經過清理整頓,政府部門組織的評獎這幾年確實很少了,但是社會機構舉辦的、打著行業協會和官方背景“擦邊球”的評獎比賽數量猛增。舉辦方根本不挑企業大小,就連大學生創業團隊都發邀請函。有的還要求提交個材料,有的幹脆連獲獎者介紹都省了,只要交錢就能給一塊牌子,挂在公司網站上或辦公室裏,挺亮眼。

  表面看,如果企業自願參加,舉辦方和參賽者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然而評獎項目過多過濫,不光浪費社會資源,還會失去評選的權威性,貶損了榮譽。企業拿買來的榮譽忽悠消費者,更傷害了社會誠信。當前全社會大力倡導創新創業,通過一定的比賽選拔人才、激勵企業很有必要。但競賽評選不在多、貴在精,貴在公平公正、設置科學,能辦得“叫好又叫座”。

  就拿“雙創”領域來説,近年來持續舉辦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將創新“火種”撒入諸多年輕人心中,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再比如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連續11年吸引近700萬人參與。今年還特意將總決賽變成開放式的“數字科技文化節”,由此以賽促學、以賽促研、帶動更多創新創業和經濟發展。

  對于行業協會,應堅決不搞以斂財為目的的評選,不能“戴市場的帽子,收企業的票子”。企業也應愛惜羽毛,真正參與一些讓自己長見識、增才幹的競賽。

  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不參與花錢買獎、堅決不“買獎”,同時,買來的“獎牌子”在現實中換不到任何好處,“評獎生意”“評獎經濟”荒誕現象才可能消失。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
蘭州出現浮塵天氣
蘭州出現浮塵天氣
松花江哈爾濱段開始封凍
松花江哈爾濱段開始封凍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76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