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成都:加速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
2018-11-22 15:06: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1月22日電(記者李倩薇)80後的鐘波從毛坯房開始創業,想顛覆傳統電視;海歸博士李進50歲再創業,建起一個巨型的新藥“種子庫”;科技界的“小崗村”改革,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加速構建創新生態圈,人才、資金、技術、平臺等創新要素不斷聚集,這樣的創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新經濟帶來新動能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僅僅成立5年的成都極米科技在投影類産品領域銷售額就突破3億元。 “我們最開始是租了個毛坯房創業,挺艱難的。”極米科技創始人鐘波説。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看到了公司潛力,給予了租金減免等政策扶持。“解決了後顧之憂,我們就更專注于産品創新。”

  “我們創業的初衷是想顛覆傳統電視,以較低價格滿足消費者對于大尺寸視覺效果的需求。”鐘波説,通過技術突破,公司主打的“無屏電視”産品很快成為業界“黑馬”,相繼獲得2017年度及2018年度CES創新大獎,在國際上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實力。

  為培育更多像極米這樣的成長型企業,尋找城市發展“新引擎”,成都市搭建平臺,連續舉辦4屆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提供金融支援,設立百億級新經濟發展基金;深化機構改革,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加速産業升級,支援培育分享經濟、數字經濟等“六大新經濟形態”。

  對于創新的支援帶來了倍增效應——目前,成都已落戶世界500強企業285家。2017年,成都高新技術産業産值近9400億元,同比增長11.8%;新增科技企業2萬家,增長55%;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中西部前列;世界領先的地震預警技術、大型運動社區“咕咚”、最火遊戲“王者榮耀”在這裏誕生……

  創新人才不斷聚集

  2012年,在成都高新區的力邀下,50歲的李進博士辭去全球某著名藥企化合物總監一職,來到成都創辦了先導藥物,獲得了高新區多方支援。

  如今,先導藥物已成為全球可運用“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進行規模化新藥研發合作的3家公司之一。2015年以來,公司公開交易額在全球3家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一。

  目前,先導藥物已完成約3100億個DNA編碼化合物的合成,建立起一個巨型的“新藥種子庫”,能顯著提高重大疾病疑難靶點的藥物發現效率、縮短新藥研發周期、降低成本。其自主研發的新藥HG146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為吸引更多像李進這樣的人才,成都正大力實施人才新政,在全國率先建立包含176項人才管理服務的清單,為人才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障、創業扶持等多層次支援。

  如今,成都市已聚集56所高校、60余家國家級科研機構、近500萬各類人才,為創新提供了活力源泉。以生物醫藥産業為例,藍光英諾、奧泰醫療等一批企業的創業者均是海歸博士,相繼研發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係統、全球首創的3D生物血管印表機……

  科技界的“小崗村”改革在路上

  西南交通大學的黃楠教授研究了一輩子的“血管支架”,但當他的重要成果“第一代可降解血管支架技術”出來時,卻沒有企業願意投資。然而到了2016年,第二代血管支架技術還在試驗階段,主動到府要求轉化的企業已蜂擁而至。

  為何前後冰火兩重天?“當年所有權模糊,企業擔心投資打水漂,不敢投資。改革後明晰了所有權,鎖定了收益,企業自然願意投資。”成都市科技局局長盧鐵城解釋道。

  這一改革,就是被稱為科技界“小崗村”試驗的成都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2016年,成都出臺新政,明確職務發明人可對科技成果享有不低于70%的股權,這在全國屬于首創。

  這一改革充分激發了科研人才的創新活力。改革前,西南交大3年時間僅轉化7項專利;改革後,僅兩年多時間,就完成了200多項專利的分割確權。截至目前,相關高校院所已完成400余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近1000項成果在成都轉移轉化。

  隨著創新創業生態圈的構建,一批重要成果在成都涌現: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機頭、通信導航係統均是“成都造”;國內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産線——京東方成都生産線正式投産……作為2018全國雙創周的主會場,成都正加快構建西部創新高地。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漠河迎來入冬最低溫
漠河迎來入冬最低溫
山火肆虐後的天堂鎮
山火肆虐後的天堂鎮
蜂鳥戲花
蜂鳥戲花
探訪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探訪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