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貴州黔西:“精準發力”決勝脫貧攻堅
2018-10-31 15:43: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10月31日電(記者駱飛)今年9月下旬,貴州14個縣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實現“脫貧摘帽”的消息令人振奮。地處烏蒙山區的畢節市黔西縣名列其中,這也是畢節試驗區成立30年來首個實現脫貧的縣。

  脫貧成果直接體現在貧困戶不斷改善的生産生活中。談到精準扶貧帶來的變化,家住黔西縣花溪鄉沙壩村下高坡組的貧困戶楊才義連連感嘆。

  “在政府精準扶貧帶動下,家裏修起新房子,村裏通了連戶路,還有産業帶動。我今年57歲了,這是自己大半輩子感受到的最大的變化。”楊才義高興地説,今年家裏種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脫貧的基礎越來越牢固。

  花溪鄉是黔西縣最偏遠貧困的鄉鎮之一,楊才義所在的沙壩村下高坡組又是全鄉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組,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勢高寒,土壤貧瘠,交通閉塞,百姓生産生活一直很困難。

  “2017年年底前,老百姓進出全靠走山路。”楊才義説,更早的時候,大多數群眾都住在簡易的石頭房裏,有的房子屋頂只蓋著玉米稈,時常漏風漏雨。如今,這一切都被精準扶貧徹底改變。

  “下高坡組27戶群眾,戶戶有産業帶動,家家有安全住房和醫療保障。”來自黔西縣人社局的駐村幹部趙玨説,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鄉裏還結合村民發展意願以及村裏地勢高寒等情況發展種養殖業,充分調動貧困戶的脫貧意願。

  2017年底,3公里通組硬化路通車,徹底打破了下高坡組的發展“瓶頸”。同時,當年依托退耕還林等項目推行的青脆李種植等産業,逐漸夯實了村民發展的産業基礎。

  “去年家裏養牛養豬得到的補助就有6500元,加上2萬元特惠貸,還有1萬元的危房改造款,既減輕了生産生活壓力,也增加了收入。”楊才義説,自己還種了11畝青脆李、6畝南瓜,政府都有補助,這些産業是未來發展致富的支柱。

  “産業扶貧注重長短結合,養殖見效快能滿足貧困戶日常收益,經果林生長周期長但規模效益好,有利于支援貧困戶長遠發展。”趙玨説,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産業幫扶帶動,都立足“精準”,確保每一分錢、每一份力都用在最需要幫助的貧困戶身上。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樣的精準扶貧只是黔西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全縣成功“脫貧摘帽”使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5.55%降至2017年末的1.60%,三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0070戶123786人。

  黔西縣扶貧辦主任李華平介紹,全縣始終聚焦中央精準扶貧政策,圍繞“幫扶誰”“誰幫扶”“怎麼扶”等確立工作思路,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實現脫貧人口持續穩定脫貧。

  “只有結合中央政策,因地制宜實施,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資金、人才等優勢決勝脫貧攻堅。”黔西縣洪水鎮人大主席張浪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茶壺下展茶藝
大茶壺下展茶藝
美在金秋
美在金秋
瑞士拉沃之秋
瑞士拉沃之秋
災後塞班
災後塞班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6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