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滬郊廊下:推動“沒有圍墻”的鄉村振興
2018-10-15 15:19:0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位于上海金山廊下鎮的鄉村特色民宿“江南蓮湘”院子裏的裝飾(10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榮攝

  新華社上海10月15日電  題:滬郊廊下:推動“沒有圍墻”的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李榮

  新近到滬郊最是“農味十足”的金山廊下鎮,説起鄉村振興,聽到最多的是“沒有圍墻”4個字:當地的郊野公園,沒有圍墻;農場就在公園裏,沒有圍墻;農場與農家樂之間“農農結對”,沒有圍墻;民宿的“民”字,既是村民又是市民遊客,“沒有圍墻”。

  這“沒有圍墻”4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滬郊推進都市型鄉村振興的一種特色,那就是融合式發展。上海市農委有關人士解釋道,滬郊鄉村振興中的融合,有兩層意思:一是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農字號”從農産品生産一直不斷地向鄉村休閒文化旅遊這樣的服務型産業層次延伸,在産業鏈上“從頭走到尾”;二是城鄉融合發展,在縮小城鄉差別中保持城鄉活力、風貌與生活方式和節奏上的區別,“城鄉一體化”而非“城鄉一樣化”。

  近年來,上海在郊區布局建設一批大型郊野公園,既“成規模、成係統”地保留保護滬郊的“鄉脈、農脈”,又入深、入細、入裏地清理和還原鄉村的“鄉風、鄉貌”。金山廊下郊野公園是最先“開園”的一處。但廊下鎮黨委委員俞惠鋒笑著説:“説是‘開園’,其實郊野公園根本沒有圍墻,公園規劃覆蓋了半個鎮,而且與整個鎮打通。”

  不搞“盆景式”鄉村振興是滬郊一個十分突出的理念和指導思想。鄉村最根本的是生産、生活和生態空間,由此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自然風景、田園風光和鄉愁情懷。廊下郊野公園最主要的“景點”就是一處處特色鮮明、出産豐富、市場品牌上佳的農場。其中有滬郊最大的草莓基地,盡可能廣泛地匯集各地優質品種,使用專門的有機肥和生物防蟲法,出産的“金山草莓”已在上海市場頗有品牌影響力;還有番茄工廠化生産基地,産量是一般薄膜大棚種植的5倍以上,産品口感也過硬。目前在廊下郊野公園21.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已有20多家這類農場。

  鄉村振興也不能留下一處處“斷頭路”,滬郊的鄉村産業鏈正在新的起點上延伸整合。在剛剛過去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廊下鎮推出了一個“特色節目”:“農+農”結對。農家樂飯店與郊野公園裏的這些農場聯手,合作社“帶著心跳”的新鮮農産品直送到農家樂的廚房,讓農家“功能表”常訂常新。

  曹月芳是廊下鎮的“文化達人”,當地的土布工藝、蓮湘舞蹈等“非遺”項目,都有她參與和組織的功勞。她説:“鄉村振興是條線,把鄉村有意味兒的好東西、美珍珠都串起來了。”曹月芳退休後主持推出了一處有特色的“民宿”,取名“江南蓮湘”,並且把鄉村的生産、生活、生態“概括”成“八個一”的綜合體驗:學一節蓮湘舞蹈、玩一個農家遊戲、畫一幅簡易扇畫、學一句本地土話、做一道農家點心、幹一下農家小活、學一個節氣知識、縫一個手工包包。

  鄉村有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形態,才能真正促進城鄉交流和融合。廊下鎮黨委書記沈文有幾句話説得很生動:都市裏的鄉村,對村民來説是“我的家園”,對市民來説是“儂(滬語“你”的意思)的樂園”。“農+農”,延伸到“農+儂”,城裏的“儂”也融入其中。農房變成了客房,田園變成了公園,勞動變成了運動,而農房依然是農房,田園依然是田園,勞動依然是勞動。

  廊下有一個“楓葉島”,是上海有名的“網紅”景點。與景點貼鄰,有一處叫做“涵七”的民宿,其農舍的結構基本保留,市民遊客入住的時候,農舍主人並不“撤離”,而是同在一個房檐下。而且,農家自有農家的自信,農家的老伯伯説,到了農村就要充分享受農村的安靜和慢節奏,千萬不要再熬夜玩通宵,“年輕人,早點睡”。

  在城鄉差別逐漸縮小的基礎上,“城鄉區別”已成為新的都市亮點。滬郊的鄉村不僅要有形,更要有魂;不僅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廊下的多處特色民宿,不僅有農家屋、農家園、農家菜,更有土布服飾、鄉土版畫、手工青瓷等民間體驗,讓人留得下來、樂得起來。用一位上海城裏人的話來説,在郊區既要能夠“養肺、養胃”,更要能夠“養心、走心”,讓人覺得“就是不一樣”。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南京紫金山“色彩斑斕”迎來最美季
南京紫金山“色彩斑斕”迎來最美季
廣西融水:傳統亮布展新顏
廣西融水:傳統亮布展新顏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5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