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聞分析:香港活化工廈 數千幢工廈將重煥新生
2018-10-11 23:16: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10月11日電 題:香港活化工廈 數千幢工廈將重煥新生

  新華社記者 朱宇軒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將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並首次允許改裝整棟舊工業大廈作為過渡性房屋使用,以在短期內緩解香港房屋短缺局勢。為此,香港各界人士展開熱烈討論。

  香港觀塘工商業聯合會榮譽會長甄元昌介紹,大量香港廠商上世紀60年代在香港觀塘區建廠,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觀塘成為香港風頭正勁的工業區。那時觀塘工廠林立,呈現“隔步見廠”的盛況,電子廠、塑膠制品廠、紡紗廠等在短短幾年間拔地而起,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還有幢幢工業大廈。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香港經濟轉型,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廠商北上,將工廠搬遷至深圳、東莞等地,而處理事務的辦公室則留在觀塘,原有的工廈也因而閒置,甚至廢棄。據特區政府發展局規劃署統計數據,香港目前有1400多幢私人工廈。

  記者在觀塘區看到,在順業街和偉業街交叉路口,在前九龍灣工廠大廈舊址上改建的海濱匯大廈即將竣工。改建後的大廈設有地下車庫、寫字樓以及綠化空間,並將迎來餐廳、商鋪、教育機構以及摩根大通等國際性金融機構入駐。

  隨著特區政府重啟工廈活化計劃,千幢如前九龍灣工廠大廈一樣的舊工廈也將改建,重煥新生。

  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推進“再工業化”,發展以高新技術和智能生産為基礎、無需佔地過多的高增值制造業。全港各區工商聯創會會長楊孫西表示,在“再工業化”基礎上,政府可以將工業大廈活化為商業大廈,為香港“再工業化”、創意産業以及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樂見政府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並對新計劃引入了改裝工廈作過渡性房屋用途表示支援。廠商會認為香港土地短缺的問題迫在眉睫,特區政府有必要“不拘一格”地拓展土地來源。

  廠商會表示,舊工業大廈是香港寶貴的社會資源,也承擔著特殊的經濟功能。新一輪的工廈活化政策有助于釋放和善用土地資源,同時促使業主繼續投資工業樓宇。

  港臺青年創意聯會會長洪錦鉉認為,改作商業用途的工廈有利于配套發展特區政府建設核心商業區的計劃。洪錦鉉説,工廈活化計劃下,政府為工廈持有人提供活化補貼,因而可以規定工廈持有人需給予工廈租戶租金優惠等規定,從而更好吸引創科企業、科研機構,以扶持青年發展以及商業社會發展。

  香港大型城市建設工程“啟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表示,特區政府活化工廈,有利于引入産量高、佔地少、增值多的高新技術産業進駐包括觀塘區在內的九龍東,完善香港智慧城市框架,從而提升香港競爭力,使經濟發展更加多元化。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晴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54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