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民法典合同編草案進一步約束“霸王條款”
2018-08-27 23:07:4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楊維漢、丁小溪)消費者經常遇到這類現象:一些經營者利用預先擬定的格式條款,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消費者,用來免除自身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等,被稱為“霸王條款”。一些公用事業單位和服務機構服務意識不強,“霸王條款”屢見不鮮。

  2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的合同編草案,加大對弱勢合同當事人一方的保護,規定了電、水、氣、熱力供應人以及公共承運人對社會公眾的強制締約義務,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草案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説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的,該條款不産生效力。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或者限制對方主要權利,該格式條款無效。

  草案還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合同編草案這樣規定,是對現行合同法合理規定的保留和延續,也體現了對消費者的傾斜保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強説。

  電、水、氣、熱力及公共運輸,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需要的社會公共服務,也是國家提供公共産品的體現,關係到每個人的基本生存權利,牽涉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孟強表示,這類合同的服務提供者負有強制締約義務,也就是不得拒絕客戶正常的、合理的締約請求。現行合同法只規定了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對于電、水、氣、熱力等合同中的服務提供者並未作出強制締約義務的規定。因此,草案的規定是對合同法的修改和完善,更體現了對社會大眾基本權利的側重保護,也對相關公共服務提供者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民法室主任謝鴻飛認為,在公共事業領域規定供應人的強制締約義務,是國際上普遍的做法,其根本目的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民法典草案在總結現行合同法基礎上所作的這一規定,值得肯定。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邢賀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黔北大地“曬秋”忙
黔北大地“曬秋”忙
新學期學消防
新學期學消防
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在京拉開帷幕
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在京拉開帷幕
候場
候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33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