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所香港名校的百年風雲
2018-08-26 20:30: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8月26日電(記者閔捷 張雅詩)舊式的木質桌椅,印有課程表的黑板,用白色粉筆寫的“至善至正”校訓……這裏是位于香港九龍何文田的培正中學校史館。

  1889年,廣州浸信會教友在廣州開辦書塾,並于11月28日通過辦學議案,定名“培正書院”。1933年,廣州培正校長黃啟明在香港開辦分校,校舍建于何文田,最初只有小學,其後陸續開辦初中和高中。

  培正中學校長譚日旭説,培正中學數理方面的實力在香港首屈一指。建校以來,先後涌現出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崔琦,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蕭蔭棠、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物理係主任沈呂九等在內的多位傑出校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前輩學者們的努力。

  譚日旭表示,上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結束後,許多知識分子南下來港,其中不少選擇在培正教書。正是這批名師培養出了崔琦、丘成桐、蕭蔭棠等一批世界頂級的科學家。

  據介紹,時任南開中學校長張伯苓曾專程到培正參觀,並感嘆“北有南開、南有培正”。

  然而,培正的理念卻並不是光盯著尖子生,而是推崇“全人教育”的理念——即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長,盡量按照每個人的天性和興趣培養每一位學生。

  2017年,為促進粵港澳青少年的科教融合和科教水準的提高,中科創客學院、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和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培正中學成為基地首批先導學校之一。

  譚日旭表示,這説明新一代培正人並沒有停下腳步,在數理科領域上努力地將前人的光輝延續下去。

  如今,培正校友網絡遍布全球。畢業生離校多年,對母校的情懷不變,只有更加濃厚。這也是培正中學培育人才的成功之處。

  “我們有一個傳統,就是同學畢業離開母校25年後,都會從世界各地回到母校,有一個大聚會。”譚日旭回憶説,在聚會上,一批接一批的校友,走到臺上請昔日老師為他們“加冕”,代表尊師重道的精神代代相傳。

  慶祝過畢業25周年以後,校友們每隔5年都會回母校相聚,50年金禧畢業的會獲贈紀念獎牌。“在上一次‘同學日’,我看到有畢業70年的校友回來,看到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出席,非常感動。”譚日旭説。

  這個學年結束前,譚日旭將帶領學生到加拿大的溫哥華和多倫多參加“世界培正同學日”,這也成為即將卸任校長的譚日旭在培正的最後一項任務。

  據悉,明年是培正創立130周年大慶,培正各地學校代表將聯合舉辦慶祝活動。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雪姣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州榕江:炭烤麻餅香四方
貴州榕江:炭烤麻餅香四方
秋日公路美如畫
秋日公路美如畫
秦皇島藍天碧海待賓朋
秦皇島藍天碧海待賓朋
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節拉開帷幕
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節拉開帷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40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