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山東陽信:牛身上“長”出綠色迴圈産業鏈
2018-07-15 16:55: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濟南7月15日電 題:山東陽信:牛身上“長”出綠色迴圈産業鏈

  新華社記者高潔 席敏

  編號“鴻安1705”的一頭牛在牛舍中慢慢地吃完草料,悠閒地踱步到露天院子裏的半敞開式機器中喝水。這是記者近日在山東省陽信縣一座最多可容納15000頭牛的現代化牛場看到的情景。

  這是山東鴻安集團董事長楊廣富擁有的3處牛場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從一個14歲的放牛娃到現在掌管市值數十億元的現代化養殖加工企業,“70後”楊廣富的成長經歷是陽信縣畜牧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地處魯北的陽信縣是全國畜牧百強縣,2017年年末牛存欄28萬余頭,全縣平均不到2人就養有一頭牛。

  “上世紀80年代,俺們這裏就開始養牛了。後來,隨著加工産業興起,全縣肉牛養殖規模快速發展。部分富裕了的大戶自外地買來牛犢,賒銷給群眾代養再回購,走出了一條‘有錢無錢都養牛、買牛賣牛不出村’的合作養牛路子。”陽信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冀榮博説。

  據冀榮博介紹,近年來陽信縣立足肉牛産業基礎,推進畜牧業種養結合一體化發展,積極打造區域和企業自主品牌,推動冷鏈物流、電子商務、餐飲連鎖服務等三産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肉牛産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如今,按照不同市場需求,陽信縣肉牛養殖加工已實現訂單化生産。記者在一家肉牛加工企業的車間看到,一頭牛順著加工流水線“走”一圈,不同部位的牛肉在短時間內就被精細分割和包裝完畢。

  冀榮博説,通過從養殖到精細加工,再到市場信息化服務等,一頭牛身上體現出了一二三産業的高度融合。

  肉牛産業規模越來越大,但由此産生的污染問題也擺在了眼前。根據《陽信縣肉牛産業“十三五”(2016-2020)發展規劃》,2020年全縣肉牛存欄量將達到35萬頭,糞污産出量將達到220萬余噸,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

  壓力之下,陽信縣開始探索肉牛産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通過自主研發創新技術,我們規劃建設了年産35.5萬噸生物質燃料的資源迴圈利用項目,能使肉牛産業廢棄物向新能源、新産品轉換,有效解決肉牛養殖糞污污染和資源化利用難題。”楊廣富説。

  冀榮博説,通過生物質燃料資源迴圈項目將肉牛産業向上游飼草種植和下遊廢棄物處理延伸,可使陽信縣肉牛産業形成綠色迴圈的閉合型産業鏈,將環保壓力轉化為發展新動力,最終帶動縣域肉牛産業向600億産業集群目標邁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持續高溫
杭州持續高溫
南京開放防空洞供市民納涼
南京開放防空洞供市民納涼
三峽大壩:洪峰過境
三峽大壩:洪峰過境
【世界杯】比利時隊獲季軍 創歷史最佳戰績
【世界杯】比利時隊獲季軍 創歷史最佳戰績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312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