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百城千場點映:中國文藝電影探索如何“延長壽命”
2018-06-23 17:27: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6月23日電 題:百城千場點映:中國文藝電影探索如何“延長壽命”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揚、任垚媞

  “我們用我們的方法,讓電影在大銀幕上的生命得以延續。”大象點映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吳飛躍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説。

  在過去一年裏,大象點映平臺完成了2410場點映,場均74人,上座率80%。這其中包括一部被稱為2017年“最文學”的電影《村戲》,完成了103座城市的289場點映,票房71萬元。

  吳飛躍曾經是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我的詩篇》的導演之一,當時這部轟動一時的作品,引發了“農民工詩人”的社會話題。不過吳飛躍的團隊也明顯遭遇到了這類影片發行較難、排映較少等問題。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産近800部影片,但只有300多部能排入商業院線放映。即使如此,這300多部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影院“一日遊”或“多日遊”的“短命”狀態。

  吳飛躍和他的夥伴們試著“換一個思路”,他們嘗試利用微信平臺召集觀眾,通過預售票等,再與影院確認排片,進行“眾籌觀影”,很快實現了多部紀錄片的“集團軍式”點映。例如,講述詩人余秀華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通過大象點映平臺,在過去一年裏完成了643場點映,票房超過150萬元。

  《村戲》的大量放映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點映平臺上最多見的是紀錄片,而《村戲》是一部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故事片,且畫面的文學性極強。一般商業院線的選片人對此“望而卻步”。

  “這部作品如果不採取點映模式,很可能就淹沒在眾多好萊塢大片或者是中國的偶像青春片中。”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説。

  在上個月的一次研討會上,《村戲》得到專家肯定,被譽為近期藝術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吳飛躍向現場的新老文藝評論人介紹了點映平臺的模式,以及如何讓《村戲》這樣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大象點映平臺上還放映過紀錄片《生門》《我只認識你》等2017年膾炙人口的紀錄片。在上海影城一號大廳還曾出現過“千人點映”的壯觀場面。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大象點映平臺進一步推出了大象點映客戶端(App),並發布大象導賞師、“影院+”以及校園電影藝術發展聯盟等多個計劃。吳飛躍認為,點映模式有助于改善用戶體驗,幫助更多優質電影找到合適的觀眾,從而實現電影放映過程中“更加有效的供給”。

  《村戲》的導演鄭大聖認為,通過這種模式,自己的作品在銀幕上生命力增強了。他也希望跟隨點映團隊到各處走走,與那些“更對胃口”的觀眾見面,分享創作心得。

  “這可以把觀眾和電影的距離拉得更近。”吳飛躍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2018青島國際VR影像周開幕
2018青島國際VR影像周開幕
2018青島國際VR影像周活動舉行
2018青島國際VR影像周活動舉行
探訪福州琉球館 見證對外友好關係史
探訪福州琉球館 見證對外友好關係史
畢業季手繪校園明信片受大學生熱捧
畢業季手繪校園明信片受大學生熱捧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0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