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情注邊疆 踐行大愛——廣東援助西藏墨脫紀實
2018-05-28 17:24:5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5月28日電  題:情注邊疆 踐行大愛——廣東援助西藏墨脫紀實

  新華社記者周健偉、薛文獻、陳尚才

  進藏兩年,兩次走遍全縣8個鄉(鎮)46個行政村,徒步走完其中不通公路的17個村;打造28個“造血型”産業項目,力推邊境小康村建設;首次實現援助計劃外資金超過計劃內資金……在喜馬拉雅山脈崇山峻嶺中的西藏墨脫縣,來自廣東的第八批援藏工作組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創新援藏體制機制,傾注真情大愛,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共同建設新時代幸福美麗新墨脫。

  創新體制機制 援藏工作屢創新紀錄

  墨脫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山高谷深,發展相對滯後。2016年7月,廣東援藏工作組抵達墨脫第二天,便開始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半年後,工作組走遍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在歷批工作組中是第一次。

  在調研基礎上,工作組推動援藏理念從外部幫扶向自力更生轉變,項目從基礎建設向産業發展轉變,重點從項目建設向長效機制轉變,方法從輸血扶貧向造血脫貧轉變。

  一係列創新探索開始實施。他們將收集到的400多條困難、問題和需求匯編成冊,首次在佛山舉辦“對口支援墨脫縣洽談會”,獲得各界支援資金和物資近600萬元。如今,爭取到的計劃外資金和物資已累計達到1.6億元,超過了1.5億元的計劃內資金,創造了新紀錄。

  全面對口支援制度、全面聯繫制度也建立起來,推動佛山市直部門、5個區8個鎮街與墨脫縣直部門、8個鄉鎮結對幫扶。工作組8位組員分片聯繫各單位、鄉鎮,累計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130多個,投入資金和物資2000多萬元。

  在“佛墨緣”愛心家庭結對幫扶活動中,墨脫305戶貧困戶在佛山有了“親戚”,這種大規模的家庭結對在援藏工作中尚屬首次。

  布局長效産業 援藏項目重在“造血”

  “只有‘授之以漁’,才能讓墨脫徹底走出貧困落後和封閉。”工作組組長、墨脫縣委常務副書記謝國高説。

  圍繞“項目是基礎和核心,産業是‘造血’關鍵”,工作組把援藏資金劃分為12類28個項目,重點投向茶、旅、果、菜、藥、藝等産業項目,越來越多的群眾學會種植精品水果、高産水稻、特色“樹化蔬菜”,發展傳統手工藝。

  家住墨脫村的門巴族女孩白瑪央欠是種茶受益戶。她説,採茶季每月收入近2000元。目前,墨脫茶葉種植面積已達7326畝。

  走進德興鄉文朗村,一排排門巴族特色濃鬱的小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村內挖掘機、攪拌機隆隆作響,“魁星閣”等旅遊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站在半山坡上,謝國高介紹:“我們正在建設全景觀光棧道。墨脫風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把旅遊産業做大做強。”

  此外,按照“住房安居化、道路硬底化、設施配套化、環境生態化、庭院經濟化、景觀旅遊化”標準,工作組力推3個邊境小康村建設,培育茶和果蔬産業,讓村民有産業增收、能安心守邊。

  用情用心,踐行“大愛”

  進藏以來,工作組牢記“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者、黨的民族政策的執行者、黨的援藏事業的建設者”的使命和角色,策劃開展了“情遍墨脫”係列活動。

  3年援藏,工作組計劃3次走遍墨脫所有鄉(鎮)、村,現已走完2遍;在每個村至少住1天,確保聯繫溝通的“深度”和“溫度”;將茶、旅、果、菜、藥等産業種遍每個鄉村;將28個援藏項目惠及8個鄉(鎮)等。縣政協副主席扎西措姆説:“工作組實施每一個項目,都要反覆調研、論證,注重科學規劃和長遠效益。”

  以“火一般的熱情和水一般的藝術”投身實踐,工作組在踐行“尊重當地、學習當地、融入當地、依靠當地、服務當地”原則的過程中,受到幹部群眾的讚許。墨脫縣旅發委主任拉巴次仁説:“工作組作風務實,要找謝書記的話,一般都在基層。他們不只帶來錢,還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思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卓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蝸牛“蔓”步
蝸牛“蔓”步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增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增
海南航空開通天津至溫哥華直達航線
海南航空開通天津至溫哥華直達航線
青島,幸福之城
青島,幸福之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067112290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