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艱難跨過虐囚醜聞的中情局首位女掌門
2018-05-18 21:30: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5月18日電 (天下人物)艱難跨過虐囚醜聞的中情局首位女掌門

  新華社記者劉陽

  無論是吉娜·哈斯佩爾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同意她是一名出色的間諜。但因她曾牽涉虐囚醜聞,美國國內反對她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聲音震耳欲聾,讓她差點知難而退。

  美國國會參議院17日投票通過總統特朗普對哈斯佩爾的提名,中情局由此迎來史上首位女局長。

  “諜戰”老手

  哈斯佩爾現年61歲,在中情局工作了30多年。在加入中情局後第一次駐外期間,三十歲剛出頭的她便幫了美國前總統卡特一個忙。

  哈斯佩爾曾回憶説,當時她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個酒店外遇到卡特,他那時候正在為促成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裏亞之間的停火斡旋。卡特告訴哈斯佩爾,他當天原本約好與一名遊擊隊領導人會面,但情況有變,需要臨時取消這次會面。哈斯佩爾隨即動用自己在當地的關係,成功傳達了這一信息,她因此受到上司另眼相看。

  事後,她説自己當時心情激動不已,感覺像是身處一部間諜小説中。這次駐外經歷也影響了哈斯佩爾的職業道路,此後她長期在“諜戰”一線工作,迅速在中情局內部積累起聲望。

  離開埃塞後,哈斯佩爾接受了土耳其語訓練並被派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在安卡拉期間,恰逢蘇聯解體,這一事件對哈斯佩爾産生巨大影響,也引起了她對這個美國冷戰對手的強烈好奇。

  在土耳其的任期結束後,她又來到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阿塞拜疆,成為中情局駐當地辦事處的負責人。在那裏,哈斯佩爾同當地情報人員合作,抓獲了兩名涉嫌計劃襲擊美國的“基地”組織成員。

  虐囚醜聞

  離開阿塞拜疆後,哈斯佩爾在歐洲短暫工作過,後被調到中情局反恐部門。而她到這個部門報到的第一天,正是2001年9月11日。這一天不僅對美國是一個轉折點,對哈斯佩爾也同樣是一個拐點。她此後的反恐工作給她帶來榮譽,也讓她受到譴責。

  由於此前有過和“基地”組織接觸的經驗,哈斯佩爾于2002年被派到泰國,負責監管中情局設在當地的一處“黑獄”,審訊關押在那裏的被懷疑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囚犯。

  在長期的間諜工作中,哈斯佩爾早就習慣了“結果導向”的工作方式。因此,在面對不願開口的囚犯時,哈斯佩爾要求用更嚴厲的審訊手段,其中包括水刑和剝奪睡眠等。當時這些虐待囚犯的過程都被用視頻記錄了下來。

  當她之後重回中情局總部擔任要職時,曾以“防止實施虐囚行為的審訊者身份暴露”為由,極力推動銷毀記錄審訊過程的影像資料。

  &&悔改

  今年3月,特朗普提名時任中情局副局長哈斯佩爾出任局長。習慣了“在陰影中”工作的哈斯佩爾,就這樣突然被曝光在聚光燈下。很快,一系列關於哈斯佩爾的爭議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其中就包括她參與虐囚並推動銷毀相關視頻證據的不光彩往事。

  這讓哈斯佩爾成為眾矢之的。不少國會議員公開&&,“絕無可能”同意對她的提名。還有100多名退役美軍將領發表聯名信,敦促國會拒絕對她的提名。

  面對外界指控,中情局公開了一份備忘錄,為哈斯佩爾背書,稱她只是執行了上級命令,並非這些侵犯人權行為的決策者。然而,美國輿論指出,作為代理中情局局長的哈斯佩爾,這樣做只是自己在證明自己清白。

  在巨大壓力之下,哈斯佩爾一度準備放棄提名。但特朗普堅定支持她,白宮新聞辦公室也發表聲明力挺她,稱她是中情局掌門的“最佳人選”。

  為爭取國會支持,哈斯佩爾只能硬著頭皮前往國會山,與能夠左右她命運的民主黨參議員一一會談。在參議院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哈斯佩爾承諾,如果她執掌中情局,不會重啟“黑獄”關押和審訊項目。

  最終,17日下午,參議院以54票贊成、4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哈斯佩爾的提名。總體上是共和黨人贊成、民主黨人反對,不過到場的共和黨議員中有兩人投下反對票,但也有6名民主黨議員投票支持。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醉美神農架大九湖
醉美神農架大九湖
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試驗返回大連
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試驗返回大連
走近各地體育博物館
走近各地體育博物館
江蘇盱眙小龍蝦開捕
江蘇盱眙小龍蝦開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2855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