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堅守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球把脈人”
2018-05-12 16:42:4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寧5月12日電 題:堅守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球把脈人”

  央秀達珍、張簫

  一座二層小樓,靜靜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的大山深處,小樓四周的圍墻上繪滿地震宣傳畫。這裏是白佔孝工作的湟源地震臺。

  雖然已過立夏,青藏高原依舊寒風襲人。晚上10點,臺站一樓辦公室的燈還亮著,白佔孝坐在電腦前認真檢查每一分鐘的波形數據,保證每個地震分析數據都準確無誤,這是他日復一日都在做的工作。

  43歲的白佔孝是青海地震局湟源地震臺臺長,該地震臺海拔2829米,距青海省省會西寧市60公里,是中國地震局基本臺站之一。

  青海是我國強震高發省份之一,地震構造帶密布、活動斷裂帶強烈等諸多因素,使青海地區具有地震分布廣、強度大、頻度高等特點。

  白佔孝1996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大武、德令哈、格爾木、湟源4個地震臺工作過。2007年擔任湟源地震臺臺長後,他發現,湟源地震臺裏的日常地震監測、數據分析工作等存在許多不足,“地震數據的人工記錄分析的錯誤率很高,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精準性差。”

  怎樣有效提高測震成績?怎樣使地震分析更準確?2008年,他自主研發了適合本係統的集糾錯、編輯、上報為一體的綜合軟件。

  “軟件應用後,之前兩個小時的工作任務只需半小時就可完成,且數據更為準確。”白佔孝介紹,在大家的努力下,湟源地震臺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近10年來,這個青藏高原上的普通臺站斬獲多項殊榮:2008年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品質評比地震觀測第一名、2012年青海省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全國地震係統先進集體……

  這些榮譽的背後,是白佔孝和同事們的艱辛付出。湟源地震臺人煙稀少,這裏晝夜溫差大,經常風沙彌漫,監測員們常年面臨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挑戰。

  陳永花負責湟源地震臺模擬水氡觀測,無論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時定點取水,而這個工作,她一做就是二十幾年。

  “從臺站到取水點來回大概要走上50分鐘,有時候山裏面就自己一個人,還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和呼吸聲,但也沒覺得害怕。”陳永花説。

  每天清晨天還沒亮,陳永花就帶著四個水瓶趕往取水點,在路上踢踢腿,唱唱歌,有時候小鳥也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遇上下雪天,山上還會有動物的小腳印與她相伴。

  與大山相伴,總得找點樂趣。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羅自浩,閒暇之余的愛好是自學日語。羅自浩説:“我覺得日本的地震預警機制很好,全民對地震的認識也比較充分。我想看看他們的地震網站,看看他們的工作是怎麼做的。”

  羅自浩認為,宣傳是防震減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大山深處的村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于是她在臺站的圍墻上精心繪制了以防震減災為主題的科普宣傳畫,用簡單明瞭的方式給大家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防震減災宣傳很有必要。它可能在未來挽救一條生命,也有可能影響一個人今後的防震意識,這種影響都會慢慢積累,影響更多的人。”羅自浩説。

  為了及時監測分析地震,世界上數以千計的地震臺站日夜不停運轉著,無數像白佔孝和他的同事一樣的地震監測員默默堅守在儀器旁,擔當著“地球把脈人”的角色。

  “地震監測是不間斷的,我們臺裏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工作,節假日期間也照常。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地震監測員,我們所做的工作能為以後人類預測地震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白佔孝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辛苦了,白衣天使
辛苦了,白衣天使
防災減災教育進校園
防災減災教育進校園
大熊貓趴冰消暑
大熊貓趴冰消暑
蘭州鐵路特警進行實戰對抗訓練
蘭州鐵路特警進行實戰對抗訓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28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