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要久久為功”——人大代表熱議民生焦點

2018-03-06 23:41:3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鄭明達、陳國洲)“鄉村振興要鼓勵人才進村”“要以更大的決心規范課外補習機構”……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基礎教育、脫貧攻堅等民生焦點問題,引發代表們的熱議。

  “三峽水庫是我國戰略性淡水資源庫,事關民生和經濟發展。然而當前,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依然脆弱。”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的發言首先拋出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等任務安排。謝德體説,作為常年研究三峽庫區生態保護的學者,他感到特別振奮。

  謝德體建議,國家加大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援力度,對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專項給予傾斜,將三峽庫區納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范圍。

  “我這裏也有一個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説:“當前校外培訓可以説是‘席卷全國’,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沉重負擔和普遍焦慮。”

  這番話引來了現場代表的廣泛認同,不少人頻頻點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民生問題要久久為功。”劉希婭説,相關部門應以更大的決心規范補課機構,解決監管不足、教學內容督導不夠、培訓學校與升學掛鉤等關鍵問題。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建議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推動農村“三變”改革,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農村搭建起致富平臺。

  “關于鄉村振興,我認為要做好四件事——鼓勵人才進村、因地制宜規劃産業、打通資金下鄉渠道、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接過話筒。他説,目前鄉村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人才,要制定人才返鄉下鄉政策,吸引和鼓勵懂技術、懂市場的人才進村。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曹清堯的一番話引發了現場共鳴。他説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注重在返鄉下鄉人員中發展黨員,以知識、能力充實黨支部,提高支部領導、服務發展的能力。

[責任編輯: 趙冰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2112249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