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美食是不同文化的共同語言——武漢社區居民與外國友人共用“萬家宴”過小年
2018-02-09 22:45:3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2月9日電 題:美食是不同文化的共同語言——武漢社區居民與外國友人共用“萬家宴”過小年

  新華社記者李勁峰

  社區大爺大媽們下廚精心烹制的各類菜品,讓外國友人目不暇接、接連稱讚;一些外國朋友自帶的“家鄉菜”,也吸引社區居民品嘗,豎起大拇指點讚。9日在武漢市百步亭社區舉行的“萬家宴”活動上,美食成為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共同語言。

  農歷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地區的小年。從2000年開始,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每年要在過小年當天,舉辦“萬家宴”活動。百步亭社區10萬多名居民,端出傳家菜、健康菜、家風菜,邀請社區空巢老人、貧困家庭一起,“一家一道菜,萬家聚一堂”歡樂過節。

  今年的“萬家宴”上,一群外國友人的出現成為現場焦點。社區居民經過燉、燜、燒、煨、炒、雕,加上各類創意端出的1.3萬多道菜肴琳瑯滿目,讓這些首次參與中國傳統春節聚餐的外國朋友目不暇接。

  用蘿蔔雕琢而成的玉兔冷盤,讓來自剛果(金)的阿塞納驚嘆不已,現場居民從各家端出各式菜肴,相聚一起交談的場景,也讓他感到格外熟悉。他説:“在我們家鄉,慶祝西曆新年時,也是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特別熱鬧。”

  從突尼西亞來華中師范大學留學的阿扎,在中國已生活多年。“之前在中國過春節,都是學校組織外國留學生一起吃飯,領導按中國風俗給大家發紅包。”阿扎説,這是他來中國後,第一次認識到中國菜還有這麼多做法、創意。

  阿扎也帶來了他自己做的一盤家鄉菜:雞蛋炒橄欖。現場不少社區居民主動來品嘗,並且和阿扎合影,交流炒雞蛋在中國的各種做法。“在我的家鄉,大家很少這麼大規模聚在一起吃飯,但參加這個活動,看到不同年齡段人群都坐在一起,品嘗美食的場景讓人感到很開心。”

  給自己取中文名“曹操”的阿扎説,雖然文化、語言都有很多不同,但熱愛美食是大家的通用語言與習俗。比如用青椒、茄子、豆角做成的地三鮮,他們家鄉也有這類做法,所以每次到餐館都點這道菜。

  一些外國朋友帶到現場的草莓麵包、蘋果蛋糕、蔬菜沙拉,也請社區群眾品嘗。百步亭景蘭苑居民李晏説,雖然和到現場的一些外國朋友言語不通,但嘗口他們的家鄉風味,再請他們品嘗武漢風味菜肴,這種無言的交流也讓人非常快樂。

  “春節的核心在于團聚,其次才是美食。”百步亭社區管委會主任王波説,社區“萬家宴”首次邀請包括留學生在內的外國友人來社區一起歡聚一堂,歡度小年夜,既是增加社區居民與不同文化群體的接觸交流機會,也是通過美食宴這種春節歡聚形式,讓外國友人切身感受中國的家風、誠信等傳統文化。

+1
【糾錯】 責任編輯: 鞏陽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平昌冬奧會開幕式舉行
平昌冬奧會開幕式舉行
江西峽江:絲糖飄香年味濃
江西峽江:絲糖飄香年味濃
朝鮮藝術團在韓國舉行首場演出
朝鮮藝術團在韓國舉行首場演出
西安大明宮上演3D光影秀
西安大明宮上演3D光影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6112239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