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1年少賣80多億包,誰在搶速食麵的“飯碗”?
2017-12-08 17:30:4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1年少賣80多億包,誰在搶速食麵的“飯碗”?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吳茂輝 陳俊

  為集齊“水滸卡”的孩子,放學就飛奔去買速食麵;擠滿火車車廂的農民工,人人端著一碗速食麵;加班至深夜的上班族,睡前來包速食麵……

  這樣的場景如今越來越少。日前有統計顯示,我國速食麵銷量在2013年創下462.2億包的紀錄後,連續3年下跌,直至2016年的380億包,引發眾多“面友”的感慨。盡管今年以來銷量有所提振,但速食麵市場整體萎縮的大勢已然發生。曾經火爆的速食麵行業緣何開始走下坡路?一包速食麵的命運折射出怎樣的社會變遷?

  曾經每秒打開1465包 如今1年少賣80多億包

  曾幾何時,速食麵深受國人喜愛。“最難忘記在寢室邊吃速食麵邊圍觀室友打遊戲。”“我曾經是個農民工,但身上速食麵的味道比汗味還重。”有網友説。

  名人也不例外。女排教練郎平靠吃速食麵解壓;前國乒總教練劉國梁親手煮速食麵獎勵選手;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及其團隊在創業初期,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全員吃速食麵,甚至還專門招聘過一個能變著法兒把速食麵煮出50種味道的員工……

  自1958年在日本問世以後,速食麵以便宜、好吃、方便、保存時間長的特點迅速打開全球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速食麵營業額曾連續18年遞增,成為全球速食麵第一産銷國。世界速食麵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速食麵年銷量為462.2億包,相當于平均每人消費34包,全國平均每秒鐘打開1465包。

  然而,速食麵“欣欣向榮”的腳步卻止于2013年。作為業界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近年來雙雙變賣資産,傳遞出該行業的絲絲“寒意”。2016年至今,統一將今麥郎飲品、健力寶及星巴克股權出售;康師傅則在今年初將西安空置的速食麵廠和飲料廠出售,並計劃出售江門、南寧等地的飲料廠。

  據康師傅公司年報顯示,2006年至2013年,康師傅速食麵板塊營收從10.52億美元增長至43.32億美元。2013年至2016年,該板塊營收又下滑至32.39億美元。

  2015年,22家較知名的速食麵公司中有6家已倒閉;2016年,全國速食麵銷量下滑至380億包,連續3年呈現衰退趨勢。“我都不記得上一次吃速食麵是什麼時候了。”網友“天上橫飛”的感慨反映了市場的變化。

  速食麵不再最“方便” 消費下滑成必然

  速食麵行業在我國崛起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數以億計的流動農民工,構成速食麵龐大的消費人群。近年來,隨著農民工流動人口總量增速開始持續回落,速食麵市場也隨之進入下滑通道。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總體回落。對比速食麵産銷量增速曲線與農民工增速的回落曲線可以發現,兩者幾乎都在2012年出現明顯拐點。

  交通方式的變化也影響著速食麵的命運。在高鐵尚未聯通全國的時代,“綠皮火車”成為人們出遠門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由于車速慢、運作時間長,速食麵成了出行“必需品”。隨著飛機、自駕等交通方式愈發普遍,尤其是鐵路運輸進入高鐵時代,乘車時間大幅縮短,速食麵消費逐漸減少。

  “鐵路原本是速食麵的重要市場,但近年來火車站訂貨越來越少。”曾在雲南大理代理銷售某品牌速食麵的龍書海説,“如今速食麵行業不好做,前年轉做飲料和休閒食品代理了。”

  此外,外賣行業的崛起也是造成速食麵行業萎縮的關鍵原因之一。2013年以來,眾多網絡外賣平臺的興起讓人們能吃到送到家的保溫、快捷食品,速食麵逐漸不再被青睞。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2.95億,較2016年底增長41.6%,其中手機網上外賣應用增長最為迅速,用戶規模達2.74億,較2016年底增長41.4%。

  迅速崛起的外賣行業甚至滲透到高鐵交通領域。今年7月,高鐵“外賣”在全國27個高鐵車站上線運作,商家在12306互聯網訂餐配送中心和乘務員協助下,實現對乘客訂餐的“精準投放”。

  從“吃飽”到“吃好” “小面”裏的“大變遷”

  “我努力就是為了以後不用再吃速食麵。”網友“zhutty”這樣詼諧的表達,以前經常能聽到,既説出了速食麵便宜的特點,也是曾經人們生活水準的真實反映。但如今,對很多人來説,吃速食麵不是因為窮,而是為了“過過嘴癮”。

  事實上,出現衰落趨勢的不僅僅是速食麵,休閒食品産業整體也在下滑。“我現在在大理代理休閒食品,去年銷售額1200萬,今年只有800多萬。”龍書海説。

  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速食麵銷量下滑的背後是人們消費結構的轉變,反映出我國的消費正在升級。“與最初‘吃飽’的觀念相比較,當前消費者需要的是‘吃好’,是健康營養的膳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沈群則認為,速食麵銷量下滑,一方面是受近些年來“32小時還不能完全消化”等網絡謠言中傷的影響,扭曲了部分消費者對産品的看法。另一方面,小小速食麵恰恰折射了國民生活的大變遷。國內消費升級日益加快,人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更加追求綠色、健康、營養的高品質生活,對産品的品牌、品質、外觀以及口感都有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去年以來,康師傅、統一等品牌紛紛發力口味創新和産品升級,力求擺脫低端化形象。如康師傅在天津建設速食麵印象館,將整個生産流程完全展現給消費者,意在消除人們疑惑。在行業努力下,今年以來速食麵市場連續3年銷售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行業利潤甚至略有上升。

  業內專家介紹,我國速食麵行業每年要加工全國12%以上的小麥,消耗的蔬菜、香辛料、肉、蛋等農副産品也在5%以上,且關聯著很多上下遊的行業。雖然昔日風光不再,但仍是一個重要産業,尤其在為解決主食工業化、農産品價值提升、農民增收等一係列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浚縣古城展新姿
浚縣古城展新姿
冬韻西湖
冬韻西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