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年輕生命”為大熊貓野生小種群復壯注入新活力
2017-11-23 23:29: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1月23日電(袁秋岳、楊迪)23日上午,大熊貓“映雪”“八喜”先後被放歸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迎著小雪飛奔著消失在樹林裏。

  這是全球第二次同時放歸兩只大熊貓,也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向野外放歸的第8、第9只大熊貓。自2012年以來,保護研究中心已經連續6年,每年都將人工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大自然。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目前野化放歸的存活率已達70%-80%”,多年來,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創立了“人獸隔離”的方法,創新了保持大熊貓生存活力的技術。

  “連續兩年都同時放歸兩只大熊貓,是基于過去多年的摸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專家王承東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培訓技術和監測方法都越來越成熟,以後能夠使更多圈養大熊貓到野外復壯小種群。”

  張和民介紹,第四次全國大熊貓普查顯示,全國有3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大熊貓數量小于30只的有22個。人工繁殖的大熊貓通過野化培訓,回歸自然以後,會對野外小種群的血緣改善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今年8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得國家正式批復,野生大熊貓種群高密度區、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大熊貓局域種群遺傳交流廊道合計80多個保護地將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大熊貓生態廊道的打通將對大熊貓種群的復壯具備重要意義。

  今年9月底,4年前在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放歸的大熊貓“張想”在小相嶺山係拖烏山廊道玉兒坪一帶被成功回捕,完成體檢後于第二天重新放歸。

  據介紹,目前全國已建立了67處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大熊貓保護體係,有效保護了60%的大熊貓棲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貓種群。

+1
【糾錯】 責任編輯: 丁藝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西湖落葉 堪比油畫
西湖落葉 堪比油畫
福州:空中綠道 城市幽境
福州:空中綠道 城市幽境
成都發現唐宋時期“市政工程”
成都發現唐宋時期“市政工程”
西成高鐵進入全線拉通試驗階段
西成高鐵進入全線拉通試驗階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0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