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有"裏"才有面兒 北京老城區背街小巷三年內將"脫胎換骨"
2017-04-12 07:47:54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三年行動”提出“十無”目標

  北京核心區到底有多少“背街小巷”?經過摸底,北京城市管理委給出的答案是2435條。其中,已完成整治提升需鞏固加強的761條,需整治提升的1674條(東城區659條,西城區1015條)。

  其實,北京針對“背街小巷”的治理早已開始。2013起,北京每年將城六區10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提升了區域環境品質,改善了市民居住環境,但整治數量離群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3月底,北京市市長蔡奇在長安街南北鄰近區域密集暗訪,並與有關部門負責人一起為背街小巷治理“把脈開方”。他提出,要以“十有十無”為內容集中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把責任落實到街道、社區,建立“街長”“巷長”制。

  以此為契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會同首都精神文明辦制定了《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從2017年起,利用3年時間,對核心區即東、西城背街小巷進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

  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內容可歸納為“十無一創建”。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對環境進行整治提升,徹底改變市容環境面貌;二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鞏固環境整治提升成果;三是開展深化文明創建,打造一批文明示范街巷。

  具體到“十無”,是指無私搭亂建、無開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佔道、無亂搭架空線、無外立面破損、無違規廣告牌匾、無道路破損、無違規經營、無堆物堆料。

  做到“十無”不容易,不僅要拆除未經批準私自搭建的建築物,封實“開墻打洞”,恢復街巷原貌,還要整修殘墻斷壁,有條件的補齊門牌,拆除違規設置的各類廣告牌匾標識,確需設置的應統一規范設計,精細實施,具有景觀性。

  此外,還要求整修或重新鋪設破損道路,路面平整、無坑洼。對公共服務設施規范設置、完好,幹凈整潔。公共區域能綠盡綠,缺植補栽,多元增綠,花木相宜,古樹保護。架空線具備入地條件的實施入地,不具備入地條件的實施梳理……

  靠制度保證治理高效長效

  這麼多的要求,這麼短的時間,怎麼保證“背街小巷”治理落到實處,並實現長效管理?除了建立“街長”“巷長”制,選派街道、社區等黨員幹部任“街長”“巷長”,負責指導街巷環境整治和管理工作外,《行動方案》還給出了實施準物業化管理,整合下沉執法力量的“藥方”,多管齊下,確保環境問題不反彈。

  實施準物業化管理,是指推進專業化服務作業,鞏固環境整治提升成果;整合下沉執法力量,則是探索建立街道綜合執法平臺,實施聯合執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以西城區為例,“我們區長、街道主任分別任全區和區域總街長,區四套班子領導分片聯繫十五個街道,黨員幹部任街長、巷長”。西城區環境建設辦宣傳動員科科長周洪宇説,背街小巷治理,需要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地面綠化、架空線等治理,他們每年列入一批計劃。在明確街巷長管理職責的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共建共管。

  謝國民表示,未來北京將按照“十無”環境整治提升內容標準,建立任務臺賬。“以前整治達到標準的要鞏固,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的要編入臺賬,重新進行整治提升,確保整治提升道路不漏、內容不缺。”

  “背街小巷”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北京除明確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辦牽頭,加強統籌協調外,還要求市級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按照“條專塊統”的要求,積極主動參與。如:交通委負責指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有序停放管理;工商局指導治理無證無照治理和開墻打洞;文物局指導做好市級以上文保單位保護等。(記者 楊學聰)

  “街長”“巷長”要有大作為

  大街區整潔美麗,小巷子亂象叢生……在很多大城市,背街小巷的“臟亂差”讓人心塞。就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不用出三環,走進背街小巷,就能看到垃圾隨意傾倒、臭水滿地橫流、私搭亂建頻現、公共道路被私人佔領為停車場的種種城市病狀。

  前不久,北京市市長蔡奇就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到東城區和西城區明察暗訪,提出要以“十有十無”為內容集中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把責任落實到街道、社區,建立“街長”“巷長”制,創建一批示范街面、精品胡同。近日,首批“街巷長”已經上任。筆者認為,這一制度安排對根治背街小巷臟亂差頑疾是治本之策。

  仔細觀察一下,背街小巷之所以痼疾難醫,恰恰因為它位于城區交叉地帶,有的在兩個區的邊界地帶,成了“三不管”地帶。在這些地方,破窗效應凸顯,居民雖然被私搭亂建、亂停車、亂擺攤等現象所苦,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私搭亂建的人切實攫取了利益,反而漸成共同的選擇。

  推行“街長制”,能讓背街小巷有人管、有動力管、有係統管。通過制度設計,讓每一條背街小巷都有人負責。同時,這一制度要落實到位,必須強化考核、監管和問責。背街小巷的管理是“硬骨頭”,它涉及千家萬戶的文明程度,關係到城管、交通、環衛、綠化、工商等多個管理部門。要想真正把背街小巷的問題治理好,既需要實幹更需要智慧。

  推行“街長制”,有現實的經驗可以借鑒。去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文件,提出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係,各級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考核問責,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在我國,水環境治理體制的新舉措“河長制”效果初顯。讓每一條河流都有人管理、有人負責,這一制度創新對推進河湖係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起到了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關鍵點,核心是從不同地區、不同河湖實際出發,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決好河湖管理保護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督、嚴格考核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支撐點,核心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的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拓展公眾參與渠道,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河湖生態環境的改善。

  借鑒“河長制”的做法,目前,“街長制”已出現在多個省份的基層管理實踐中。在這一制度落地過程中,我們期待有關部門注意問題導向,不同背街小巷存在的問題不同,需要破解的難題各異,還需要“街長”們針對不同問題找出解決方案,以更細致的服務、更精準的管理解決好背街小巷的問題,給市民更多獲得感,讓城市更有韻味。如果能在實踐中有所突破必將為更多城市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大街區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裏子”。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準、市民的幸福指數,有時恰恰體現在這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裏子”中。作為城市管理者,既要管好主幹道、大街區,又要治理好每個社區、每條小街小巷小胡同。背街小巷是城市病集中的地方,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環節,更需要下大力氣,持續發力,做好城市的“裏子”,營造平安和諧的城市文明。(王 晉)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鬧魚燈 迎元宵
鬧魚燈 迎元宵
01016024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79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