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 28 11:15:39
來源:重慶日報

通江達海 創新發展讓動力更強勁

字體:

二月十日,大量集裝箱堆放在果園港等待吊裝。數據顯示,二〇二一年,果園港貨物總吞吐量二千多萬噸,同比增長40.6%;集裝箱量、商品滾裝車發運量等多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準。隨著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重點項目推進,果園港樞紐功能日益增強,預計到“十四五”期末,果園港將實現三千萬噸年吞吐量。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4月14日,永川欄桿灘火車站,搭載著長城汽車“長城炮”“坦克300”的首趟列車發車。當日,永川國家高新區鐵路專用線正式通車運作。該專用線的開通,將豐富園區企業的物流運輸方式,提升永川鐵路貨運物流水準,進一步完善永川“公鐵水空軌”綜合立體交通體係,為當地企業發展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谷一期,已有11棟建築建成投用,首批10余家企業和機構即將入駐。(攝于2021年9月26日)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彰顯出國際大都市風范的解放碑商圈,不僅成為購物天堂,而且是重慶的打卡勝地,備受中外遊客喜愛。(攝于2019年9月)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重慶國博中心,一名小姑娘好奇地打量智博會上重慶館展示的石墨烯穿戴設備。(攝于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五日)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長江“黃金六號”遊輪上,遊客在甲板上“逛街”賞山城夜景。(攝于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五日)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沙坪壩區青鳳高科産業園區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生産線上的機器人正在作業。(攝于2021年8月)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

  開放、包容、創新,是重慶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底色。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一路奮力前行,書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新篇章,正在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夢想之城。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重慶全面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斷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做強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通過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一條條物流大通道,架起重慶溝通全球、對話世界的橋梁,也激發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重慶把制造業高品質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兩條腿”走路,不斷為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産業鏈“補鏈成群”。在目前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重慶有39個,形成了多元産業體係,讓工業經濟抗禦經濟周期波動的能力不斷增強。

  加快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近年重慶經濟發展的一抹亮色。連續四年舉辦的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讓重慶“智匯八方、博採眾長”,“芯屏器核網、雲聯數算用、住業遊樂購”已經成為重慶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重要應用場景。

  隨著建設集“購物、美食、會展、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程提速,一個富有巴渝特色、彰顯國潮風范、引領國際時尚,輻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目的地,逐漸在重慶成形。

  看兩江四岸燈火闌珊,迎世界賓客合作共贏……一幅“行千裏、致廣大”的絕美山水畫卷正徐徐鋪展。(夏元) 

【糾錯】 【責任編輯:劉磊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9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