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90後討論收入,是青春將逝的信號
2017-11-30 08:57:53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個群體開始討論工資,就意味著工資本身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微博熱搜突現“90後收入多少算正常”的話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互相傷害的口水戰。

  首先我想説,拿一個自然年份作為分水嶺,把80後、90後稱之為群體,這本身就很不科學,失之簡單。但這樣的劃分,卻在大眾輿論場內獲得了充分的認同。多少次,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驕傲的聲音在説:“我是一個90後!”

  曾經,90後的自我認同感,來自于自身對新鮮事物的擁抱,對世俗觀念的超越。當80後喊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時候,90後早就上路了;當80後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90後會問一句“為什麼要買房?”

  不過上面這樣的描述,正在變成一種“過去式”。當90後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各自的收入,這意味著這一代人的青春快耗盡了。

  從此,如同當年橫空出世的80後最終被買房按揭壓在山下,90後也步入了一個中年階段。

  一個群體開始討論工資,就意味著工資本身成為一個“重要問題”。90年出生的人,今年27周歲。27歲的年齡,結婚、生娃、買房這種大事全都有資格趕上了。

  盧梭説“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結婚、生娃、買房就是標準意義上的“枷鎖”。

  一旦上了枷鎖,不管你是80後還是90後,都需要承擔責任,面對月供。

  和父輩相比,90後曬工資是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的。曬得方式很簡單,直接在微博上留言,一點都不含糊。

  一旦開始曬工資,攀比就自動啟動了,因為總體上高工資的人更願意曬,或者説願意曬的人更傾向于往高處報。這種場景,比80後曬工資更奔放,毫不含蓄。

  前互聯網時代的人,在討論工資時都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局部的環境中,比如過年回家三板斧“工作收入、買房與否、談朋友與否”,就會存在一個曬工資的行為。即使是朋友、同學之間的問答,那也是相對私密的事情。

  但90後則習慣了社交媒體上的自曝隱私,後果就是,天南地北幾百個、上千個人工資齊刷刷顯示。

  值得一提的是,90後老去的速度好像比80後還要快。92年的女生開始自稱“老阿姨”,95年的男生開始説自己是大叔。

  這是因為年輕和年老,從來都是一個相對概念,至少在年齡層面是如此。當90後遭遇00後,時間的無情屬性一下子就顯現出來。

  收入多寡,對于生活的影響當然重要。但收入從來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正如我們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和水都很廉價,充實的生活未必需要大量金錢,最重要的是一定的閒暇時間與沉浸其中的能力。況且,這年頭認真做事的人,從來都不會缺乏市場。

  90後被認為很“自我”,但自我又有什麼不好呢?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比隨波逐流好多了。所以,討論收入多少算正常的90後,基本上已經不夠90後了。

  在無比焦慮地參與討論之後,也許一部分90後會開始以金錢為目標設計生活,然而,令人擔心的是,不管他們最終能否獲得足夠的金錢,很多人卻可能會喪失寶貴的“自我”。(尼德羅)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90後博導刷屏 大器未必晚成
    “博導”“美女”“90後”,這些標簽組合在一起,讓楊樹成為了學術領域的一段傳奇。不過,看似不尋常,卻有其必然性。
    2017-08-25 09:55:35
  • 只招90後 未必是照顧
    在廈門近期一場招聘會上,一家餐飲公司稱“只招90後” ,但作為市場就業大軍的90後,面對這些崗位,卻似乎並不領情。
    2016-11-03 08:47:13
  • 90後閃辭“通病” 企業得開“心藥”
    進入10月,大學裏的校園招聘開始升溫,而剛入職場的“小鮮肉”們也有了新動向。熱衷跳槽,似乎已經成了年輕人的“世界通病” 。説到底,抓住員工的心才是硬道理。
    2016-10-19 08:39:4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小火車展看“紐約”
小火車展看“紐約”
菲律賓手工開礦人生活實錄
菲律賓手工開礦人生活實錄
航拍重慶奉節小寨天坑
航拍重慶奉節小寨天坑
葉色斑斕
葉色斑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203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