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2月8日電 “滴答,滴答……”2月2日深夜11點,安靜的大連邊檢站綜合執勤二隊辦證大廳,鼠標點擊聲清晰乾脆。
值班帶班副隊長於璐坐在船舶驗放電腦前整理&&境船舶通關數據,屏幕光透過黑夜映在臉上,顯得格外明亮。

“嘟……嘟……”電話鈴聲響起。
“您好,大連邊檢站綜合執勤二隊。”
“現在港裏的風小了一些,但“沃爾”輪還沒法靠,得再等等,水産品市場那邊都等着這批凍魚呢!”聽聲音就知道,來電話的是遼漁港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義華,十餘年和邊檢站業務往來,如今“有事兒説事兒”的交流方式,顯得親如一家人。

“沃爾”輪是一艘俄羅斯籍的遠洋凍品漁船,從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發,裝載着4128噸帝王蟹、凍魚等進口水産品,經過7天行程到達大連,原本計劃下午5時靠泊大連遼漁深水碼頭五區,因為風浪原因,依然在海上錨地等待靠泊。
“行,船啥時候靠,我們什麼時候辦。”於璐答覆。

廖廖數字,風雖寒,情卻暖。
每艘入境靠泊的船舶,於璐都得通過各類系統&&對船舶相關信息進行預檢核查、風險評估,提前到碼頭等待船舶進行接船,船舶靠泊後第一時間登輪對外輪進行人證對照等邊防檢查。

為了能夠保障進口生鮮第一時間送上百姓餐桌,於璐每次都是帶領執勤組民警無縫銜接,實現船舶到港“零等待”,裝卸作業“零延時”確保能以最快速度卸下貨品,最大限度提升船舶通關效率。
遼漁深水碼頭,是全國最大的散裝凍魚集散碼頭,無論從中轉量還是卸貨速度,都是全國第一,每每提到遼漁碼頭,周義華經理都會熱情洋溢地向人介紹。
遼漁港口的俄羅斯船載貨量佔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九成以上,帝王蟹、雪蟹、北極甜蝦、鰈魚.....越來越多的進口海産品多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到了年根,年夜飯“菜單”上的這些品類讓這裡忙的很。

2月3日凌晨2點風停了,“沃爾”輪緩緩停靠在大連遼漁深水碼頭五區,張勝第一時間登輪、人證對照、手續查驗,船體檢查……一氣呵成,細緻且仔細。
寒夜中,港口暖黃的燈,映照在負責卸貨的工人身上,裝卸、搬運、裝箱、載運、裝車……,一下子讓碼頭熱鬧了起來。

張勝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發了一個朋友圈“深夜的忙碌!遼漁碼頭的師傅們連夜給大家添‘口福’了!”
“朋友圈”剛發出去,他看到周義華經理的朋友圈也有一條:“有邊檢同志們的保障,我們的船順利入境,已經開始作業!”

大連&&境邊防檢查站在2211公里海岸線上,共保障37個碼頭200個泊位的&&境船舶通關,2023年共計通關船舶數量達到1.2萬餘艘次。
像這樣的朋友圈,他們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