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2月7日電(於碩) 棚外寒風凜冽,棚內溫暖如春。時下,走進瀋陽市於洪區馬三家街道拉馬&村的種植大棚,放眼望去,綠意盎然,一串串色澤鮮艷的“鐵皮西紅柿”長勢喜人,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種植戶們正忙着採摘、裝箱,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拉馬&“鐵皮西紅柿”已成了瀋陽市於洪區的一張名片,不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的産業支撐,也為種植戶帶來了“四季豐收”的喜悅。
鐵皮西紅柿屬西紅柿的一種,但較普通西紅柿個頭偏小,顏色鐵青,吃起來酸甜可口,富含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和多種維生素,可溶性糖、鈣和總酸度也更高。
“鐵皮西紅柿售價要比普通西紅柿貴上不少,趕上春節前後平均每斤能賣到10元至12元,而且銷路特別好。”據瀋陽市於洪區馬三家街道大房身村副書記魯毅介紹,2023年,拉馬&村全村擁有1173棟西紅柿種植大棚,年産鐵皮西紅柿約4000噸,産值可達2500萬元。
圖為拉馬&&棚裏的“鐵皮西紅柿” 受訪者供圖
在於洪區造化大集上,拉馬&“鐵皮西紅柿”攤前人頭攢動。“之前在網上買過,親戚朋友們都説好吃。剛好在大集上遇見,多買點兒,也給親戚朋友們嘗嘗。”本地産的甜柿子成了市民於琪春節走親訪友的首選禮物。
拉馬&村“鐵皮西紅柿”的甜,主要得益於大棚內早晚近40℃的溫差。下午14時,走進拉馬&村,室外溫度-5℃,而在鐵皮柿子大棚內,溫度已經達到30℃。“溫差越大,瓜果呼吸作用越強,積聚的糖分越多。所以越靠近春節上市的柿子就越甜。”柿農丁樹東説。
拉馬&柿子種植戶正在挑選“鐵皮柿子”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自20世紀80年代起,拉馬&村就開始種植西紅柿,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期間,瀋陽農業大學給予了種植戶們技術上的保障。
“我記得小時候李天來院士就來我們村,幫助村民種柿子,從選苗到種植,甚至連土地成分都是每年測一次,連續幾十年如此。在強大的科學支持下,我們的柿子當然種得好!”魯毅説。
2022年10月,拉馬&的“鐵皮西紅柿”開始使用直播&&進行銷售。現在,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手機上的二維碼查詢這些西紅柿們的“前世今生”。
“我們遠銷廣東的訂單都能追溯到,南方地區的直播訂單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很多人都是重復購買,吃完了還會推薦給朋友。”魯毅説,他認為在品質之外,服務也是競爭的優勢之一。每一盒售出的“鐵皮西紅柿”都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溯源查詢,包括種植地點、採摘日期和農殘檢測報告等信息都能查到。
一顆柿子成就一片産業園。據於洪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楊奇峰介紹,近年來,於洪區大力發展以西紅柿産業為代表的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都市農業,建立了西紅柿、食用菌(蛹蟲草)、草莓等多個現代農業生産基地,培育了拉馬台西紅柿、於洪葡萄等一批叫得響的名優特色農産品牌。目前,於洪區已經謀劃多業態複合的番茄産業園建設,力爭將“馬三家西紅柿”打造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