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瀋陽鐵西區:爺爺的創業記憶在這裏凝固
2023-05-28 14:42:21 星期日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冒煙的鋼鐵廠、交錯縱橫的鐵軌……熱播電視劇《漫長的季節》中大量充滿東北時代濾鏡的畫面,引發了人們對老工業基地歷史的追溯。

  約30米高的鑄造車間內滿是斑駁,巨大的衝天爐被架在半空中,保持著“一傾如注”的姿態,衝天爐之上,陽光越過滿是銹跡的窗框,灑在交錯的鋼鐵軌道上……走進由原瀋陽鑄造廠改造成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倣佛穿越了時空隧道,步入曾經輝煌的工業區。

中國工業博物館鑄造館保留著工業遺址原貌,有濃鬱的工業風格。(受訪單位供圖)

  “它剛剛生産出來時,廠子裏沸騰的場景、工友們激動的心情,我至今歷歷在目。” 一走進中國工業博物館,88歲的瀋陽第一機床廠退休職工張貴卿直奔陳放于此的一臺車床,講述起“老朋友”的前世今生。“這是主軸箱,這是刀架,這叫卡盤……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生産的第一臺普通車床。”張貴卿告訴記者。

  如今,張貴卿從曾經的工廠工人,變為一名遊客;這臺車床則成了“講述者”,向來參觀的遊客無聲講述著那段艱難的創業史。

  中國工業博物館位于瀋陽市鐵西區衛工北街,佔地面積5.1萬平方米,擁有館藏品1.3萬余件,定級文物300余件,是國家工業旅遊示范基地。

圖為中國工業博物館內一景。(受訪單位供圖)

  從2003年開始,鐵西區大批工業廠區因搬遷、關停、閒置,成為工業“銹帶”。這些老舊廠房、車間寄托著創業者的深厚情感,鐫刻著難忘的歷史記憶、蘊藏著厚重的人文精神,是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能給城市更新升級注入新靈魂。

  近年來,當地著重利用豐富的工業遺産,挖掘百年工業文化,打造功能與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打造工業旅遊新線路,規劃的70萬平方米工業遺産區,已開發利用約45萬平方米。

圖為紅梅文創園內,用老工廠遺留的管道與發酵罐組合而成的塑像。(受訪單位供圖)

  距離中國工業博物館不到3公里,是瀋陽紅梅文創園,挂著黃銅色“紅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字樣的老廠門矗立于此,背後是按“修舊如舊”要求改造的廠區。紅梅曾是國內味精生産的龍頭企業。然而由于諸多原因,2014年紅梅集團宣告破産,只留下約6萬平方米的廠區和13處遺存工業廠房,廠區雖空,但歷史價值猶存,“復活”工業遺産成了老工業區的新任務。

  大批年輕人相聚在紅梅文創園內的“原料庫Live House(小型演出現場)”,把自己從忙碌的工作中暫時抽離,同表演者一起享受音樂。“外表是橫平豎直的老廠區,裏面卻別有洞天,樂隊在這裏演奏搖滾樂,這種反差很酷,聽媽媽説,那時誰家廚房還沒有幾包紅梅味精呢?”來此遊玩的年輕遊客王梓軒説。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鐵西區沿街可見高聳的煙囪,下班時間,大量身穿工裝的工人如潮水般涌出,挂在車把上的鋁飯盒叮當作響。

市民在紅梅文創園美術館參觀畫展。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如今的鐵西區,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園散布在街頭巷尾,舊廠房成了新“秀場”。下班後,瀋陽紅梅文創園內的火車主題餐廳內,年輕人三兩聚集,小酌于此。

  “我記得那個時候火車可以開進廠區,拉來原料,拉走味精,現在,舊火車被改造成網紅餐廳,成了新的‘打卡地’。”來此遊玩的老年遊客陳飛説。

  記者:于也童、丁非白

  策劃、編輯:王黎、李歡

  海報制作:李歡

  新華社國內部、遼寧分社聯合制作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健彤
遼寧新聞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5911296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