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 遼寧省館藏古籍數量已近5.9萬部
2022-08-17 09:26:16 星期三 來源: 遼寧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截至目前,我省館藏古籍數量已近5.9萬部

2500余部古籍可以網上看

遼寧省圖書館具有高標準的古籍保護條件。

  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省份,我省古籍以收藏數量多、藏書年代久、版本價值高而受到矚目。

  我省古籍數量近5.9萬部,其中,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有553部。對于這些承載著重要歷史文化資訊的古籍,我省26家收藏單位不僅採取多種手段確保古籍安全的同時,而且正在加快古籍資源的活化利用。

  全省26家古籍收藏單位 遼圖居首

  燈光柔和,室內靜謐。一排排書架上,古香古色的樟木書箱擺放得整齊有序。“我們這裏恒溫恒濕,不論是燈光,還是安防設施,都十分先進。”8月16日下午,站在善本庫房內,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劉冰告訴記者,這裏珍藏著12萬冊、6800多部十分珍貴的古籍善本,其中有些為海內孤本,獨此一部。

  除了善本庫房,遼寧省圖書館還擁有一個同樣具有高標準、恒溫恒濕功能的古籍書庫,這裏藏有30多萬冊珍貴古籍。除此之外,遼寧省圖書館還正在對15萬多冊的古籍進行整理。也就是説,僅遼圖一家,就藏有各類古籍60多萬冊。

  遼寧省圖書館豐富的古籍藏量、高標準的存藏條件,只是我省古籍收藏單位的一個代表。據統計,截至目前,我省26家古籍收藏單位收藏1912年以前刊刻、抄錄的各類古籍近5.9萬部,其中的553部精品已經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遼寧大學是全省26家古籍收藏單位之一。遼寧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中心主任張寶珠告訴記者,目前學校圖書館收藏各類古籍14萬余冊,是省內大學中收藏古籍數量最多的。在十余萬冊的古籍中,以明清時期居多,最早的可追溯至元代。“雖然是一所大學圖書館,但我們古籍保護的標準特別高,採取多種手段確保古籍安全。”張寶珠説。

  採取多種手段對古籍活化利用

  坐在大連的家中,喜歡中華傳統文化的讀者范德軍輕點滑鼠,就能在電腦上翻閱遼寧省圖書館收藏的古籍《文心雕龍》。在電腦螢幕上,能看到與原版一模一樣的古籍,范德軍感到十分便利的同時,也覺得不可思議。

  范德軍的“不可思議”,得益于遼寧省圖書館“中國古籍”數據庫的建設和使用。目前,我省僅遼圖一家就有101部古籍納入數據庫,供讀者在“雲端”閱讀。

  在保護好古籍資源的同時,我省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手段活化利用好古籍。

  劉冰告訴記者,除了“中國古籍”數據庫外,讀者還可以在遼圖的閱讀區內,通過電腦登錄“遼寧珍稀古籍數字化閱讀平臺”,隨時翻閱收納其中的2500余部古籍。

  遼寧大學圖書館也已建立起古文獻資源庫,目前,全國30多所高校的圖書館實現了古籍目錄的互聯互通、資源共用。在這些高校范圍內,登錄資源庫後,可以隨時查詢到其他高校收藏的古籍目錄,這大大提升了學術研究的效率和速度。

  數字化只是我省對古籍活化利用的一種方式。為了讓讀者近距離欣賞古籍、熟悉古籍,我省多個古籍收藏單位採取展覽展示、線下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古籍走近大眾。

  遼寧省圖書館正在籌劃一場別開生面的古籍展,為了讓大眾能夠全方位了解古籍,此次展覽將採取沉浸式布展方式。作為“鎮館之寶”的半部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是此次展覽的主角之一,除了現場展示古籍外,布展工作人員還採用場景再現的方式,還原當年蒲松齡收集奇異故事的畫面。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展覽展示外,我省各古籍收藏單位還通過線下參觀、現場體驗、走進校園等方式,讓大眾近距離接觸修復、整理等有關古籍的相關知識,以期讓古籍被更多人熟知。(記者 朱忠鶴 文並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關溪涓
遼寧新聞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411289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