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裏不但種雙季稻,而且第一季的早稻品種還用優質晚稻品種替代,這是記者在江西重點産糧區吉水縣發現的糧農增産增收新辦法。
今年早稻的第一遍肥料剛施完,吉水縣水田鄉孔巷村種糧大戶胡小弟指着綠油油的禾苗説:“今年我流轉的480多畝稻田,全部種上了優質晚稻品種,與常規早稻品種相比,産量更高、米質更好,我種早稻更有底氣了。”在吉水縣,現在已經有一半稻田採用了胡小弟的這種早稻種法,這是目前江西正在大力推廣的“優質晚稻早種”模式。
近年來,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恢復雙季稻,由於稻米品質與氣候、品種、生長時間密切相關,糧農為確保優質晚稻生長時間,早稻一般只能種一些生長期短的品種。江西早稻品種均為秈稻,普遍在3月中下旬播種、7月中旬收穫,生長期100天至120天。由於其整體品質不佳,糧農種植收益較低、種植意願不高。
江西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尹建華説,為破解這一矛盾,近年來江西農業科研人員加大水稻新品種研發力度,從眾多晚稻品種中選育出一些生育期短、米質好的品種,當作早稻試種。同時,創設優質稻品種審定新通道,針對糧農歡迎的優質品種,優先進入試驗審定程序,推動晚稻早種優質品種快速通過審定進入市場,並在生産上應用。近三年,江西已審定了6個短生育期晚稻優質品種,引導糧農採用新模式當作早稻種植。
“一般説來,採取這一種植模式,7月下旬收穫優質稻穀,畝産接近1000斤,相比常規早稻品種,畝均增産100斤左右。由於採取企業訂單方式種植,與常規早稻品種相比,收購價格每100斤高出二三十元,畝均增收300元左右。早稻收割完後,再種一季優質晚稻,實現雙季雙優質,增産又增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劉翔説。
江西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鄒國興介紹,除了選育優質晚稻品種外,農業科研人員還探索了包括“優質晚稻早種—連種”“優質晚稻早種—再生”等種植模式。以“優質晚稻早種—再生”模式為例,利用優質晚稻中遲熟品種作再生稻,8月上旬低樁收割頭季稻,解決再生稻生産中存在的“頭季稻不穩産、頭季稻品質差、再生稻整精米率低”等三大難題,實現優質稻米早上市、效益好。
據農業科研人員介紹,“優質晚稻早種”模式對氣溫條件要求較高,主要適合在江西中南部産糧區應用和推廣。近年來,通過農業和科研部門試種、引導、推廣,這一模式在吉安市、撫州市、贛州市等産糧區的許多産糧大縣得到應用,今年的播種面積已接近全省早稻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成為江西穩定早稻生産的重要措施和優質稻米品牌創建的新型盈利模式。
圖為吉水縣種糧大戶胡小弟稻田裏優質晚稻品種的禾苗正茁壯生長。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攝
吉水縣農業産業發展中心主任楊六腳説,由於優質晚稻的生育期比常規早稻更長,為不影響第二季晚稻種植,實現雙季雙優質,當地以“井岡軟粘”為主推品種,引導種植戶全程機械化生産,為晚稻生産留足時間。中國農業銀行吉水縣支行也積極參與到新模式推廣中,通過發放免抵押免擔保“惠農e貸”小額貸款等方式,鼓勵種糧大戶積極嘗試。
企業訂單收購是確保種植收益、提升推廣效果的重要一環。“公司每年向上萬戶糧農提供優質晚稻品種的種子,如果糧農有需要,還可以提供肥料和無人機飛防、機械收割、稻穀烘乾等服務。2022年,公司訂單收購‘優質晚稻早種’稻穀5萬噸,每百斤收購價比常規早稻多30多元。”江西井岡山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小慶説。
尹建華&&,增産增收的“優質晚稻早種”模式如果推廣至600萬畝,將佔全省早稻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這將為今後江西穩定糧食生産開闢一條新路徑,留下新空間。(記者陳春園、崔璐)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