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傳統古村落煥發新魅力
金溪縣旸田村活化利用古建築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旸田村打造的鄉村森林公園。
青磚黛瓦、石板幽巷、依山而建的古民居……漫步金溪縣對橋鎮旸田村,倣佛置身于古畫之中。
兩年前,旸田村的古建築大部分破敗不堪,加上地理位置偏僻,産業和新業態培育滯後。2021年7月,省住建廳駐旸田村工作隊入駐,通過建強黨組織,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活化利用古建築,建設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基地,發展建築産業和鄉村旅遊産業,一個破敗的古村落逐漸發生蝶變。
雙博士駐村 高標準規劃古村落
旸田村是一個有著900年歷史的古村落,具有保存價值的明清贛派風格建築百余棟,保留較為完整的明清商鋪街百余米,還有不少紅色烙印。2016年,該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傳統村落承載著歷史,寄托著鄉愁,延續著傳統。如何在時間流逝中留住鄉村傳統風貌,讓村落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省住建廳駐旸田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洪鵬雲和隊員張冰清均是土木專業的博士生,他們邀請多個專家團隊開展廣泛調研,針對該村産業發展起步困難、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等,組織完成以“古村風貌、新村庭院、森林公園”三條軸線為中心的建設規劃。
旸田村背山面水,風景優美,生態良好。駐村工作隊申報並打造旸田省級鄉村森林公園,共投入資金135萬元,該項目于2022年6月開工,當年12月竣工。
“咱村裏也有了森林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看到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村民鄧全德非常高興。
修葺古建築群 發展研學生態遊
走進鄧氏祠堂,一度荒草叢生的場景不見了,院內幹凈整潔、古色古香,網絡、空調等現代化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文化遺産保存下來了,村民文化生活更豐富了。”洪鵬雲欣慰地説。
該村依托撫州市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設等項目,整合建設資金1680萬元,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古街改造提升等11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消除黑臭水體,建設美麗庭院,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包括6年前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在內,旸田村共修繕明清建築57棟,古村文脈風貌重煥生機。
“村裏的百歲老人陳菊花和當年駐扎在旸田村的紅軍有過接觸,通過她的講述,我們還原了一段被塵封的歷史。”旸田村黨總支書記鄧志暉告訴記者,村裏成立古村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招納本地建築工匠隊伍從事建築工程,特別是傳統民居建築營造方面業務。
“依托蘇區紅色資源專項資金,以紅色教育和古建築保護開發為主題,活化古建築,開辟精品研學旅遊路線,不僅盤活本村資源,還為存量資源帶來新流量。”洪鵬雲介紹,村辦公司取得施工勞務資質,承接村裏的多個工程項目,讓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代銷農産品 助群眾增收致富
“很多外地遊客來到村裏,羨慕我們住在公園裏。”中午時分,村民鄧慧梅正和老伴準備午飯,熱氣油香在這座兩百多年的古院落中彌漫開來。
旸田村的歷史資源和農産品資源豐富,但幾輪外出招商都碰了壁,原因就是村裏的交通條件差,只有一條兩米多寬的路通往山外。“以前進出村子只有一條狹窄崎嶇的泥土路,房子也是破破爛爛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在城裏買房,不願意回來。由于駐村工作隊同村幹部積極跑項目,一條寬6米、長6公里的進村旅遊公路即將竣工通車。”鄧志暉説。
旸田村結合該縣大米、蜜梨、蜜橘、葛粉等特色農産品資源優勢,成立農産品銷售公司,與金溪縣多家龍頭企業開展代銷合作業務,不到半年,發展了一批固定客戶,每月為高校、單位和個人提供農産品。
越來越熱的研學活動也帶動了農産品銷售,這些當地原本滯銷的農産品,成為深受遊客歡迎的綠色産品。目前,旸田村正著手推進農産品商標注冊,計劃委託第三方企業推出金溪蜜梨、野生蜂蜜等“千煙旸田”係列産品。
“村集體和村民找到了一條穩定的增收致富路。”洪鵬雲説,2022年,該村傳統村落産業鏈共為集體經濟創收50.1萬元,實現集體經濟由虧轉盈的轉變。2022年,旸田村黨總支分別獲評撫州市、金溪縣授予的“黨建+宜居美村”和“紅旗黨支部”稱號。(記者 徐黎明 文/圖)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