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文化強市“好戲連&”
原標題:做強“軟實力” 做活“新業態” 做精“文化餐”
宿遷文化強市“好戲連&”
9月7日,在宿遷市湖濱新區皂河龍運城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加緊進行掃尾作業。作為宿遷傾力打造的運河文化帶地標性文旅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緊張施工,皂河龍運城預計月底即可投用運營。宿遷市委書記王昊&&,將大力推進文化強市戰略,加快城鄉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加強文化産業項目引建,深化文旅融合,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堅持以文潤城、以文化人,讓城市更具文化氣息。
做強“軟實力”,文化服務體系更完善
8月27日晚,大型現代淮海戲《刑場上的黨課》在江蘇大劇院精彩上演,當天還有65.4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線上感受宿遷地方戲的魅力。作為“喜迎二十大江蘇省基層文藝院團優秀展演”劇目之一,這部由泗陽縣地方戲種保護中心創排的原創大戲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已巡迴演出60余場,深受觀眾喜愛。
泗陽地方戲曲登上省級藝術殿堂,得益於宿遷市深入實施的文化強市戰略。近年來,宿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藝精品創作生産成績顯著,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深入推進。
宿遷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市有“四館”、縣有“三館”,9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400余個村居(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文化大院95家,縣級以上文明村居實現文化廣場全覆蓋。縣級文化館分館鄉鎮(街道)覆蓋率達90%以上,縣級圖書館分館覆蓋率達100%。全市所有公共文化館站每週免費開放不少於42小時。新增國家級文保單位4處、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城市內涵得到提升,文化底蘊不斷增強。
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忠偉&&,將繼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紮實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不斷增加優質文化産品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做活“新業態”,文化産業打開新市場
8月31日,2022宿遷(杭州)文化産業推介會暨“雙城記”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辦。會上,共簽約19個文化産業項目,協議總投資54.8億元,為宿遷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宿遷文化産業發展勢頭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文化産業增長速度位居全省前列,被評為‘文化産業發展速度先進地區’。2021年,全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七、蘇北第一。”宿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光華説。
走出去、引進來,更大的市場隨着系統化的産業構建而打開。近年來,宿遷着力強化産業主體培育和文化全産業鏈條構建,文化産業發展實現持續增長。
圍繞“項王故里、中國酒都、水韻名城”3張名片,宿遷編制《宿遷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宿遷市中心城區全域旅游規劃》《宿遷“中國酒都”酒文化旅游規劃》等,讓全域旅游有序依規深入推進。舉辦衲田花海音樂季、玩轉酒都等文旅活動,開通“項王故里 酒都宿遷”旅游專列;洪澤湖濕地景區成功創成國家5A級景區;先後榮獲“2017最美中國生態、自然旅游城市”“亞太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目的地”等稱號。
文化産業助推經濟發展。2021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801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16倍;實現旅游總收入210.17億元,比2012年增長2.23倍。
做精“文化餐”,群眾收穫滿滿幸福感
在宿城區非遺文化展館天天書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蘇北琴書傳承人唐玉俠一手打木板、一手敲揚琴,坐在一旁的湯慶和拉起墜胡,兩人共同演繹的傳統曲目《打蠻船》贏得觀眾一片叫好。
用傳統文化講好宿遷故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宿遷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紮實開展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
以文化人、以文興城,着力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宿遷打造“金鼎”文化品牌,創新實施“宿遷出品”計劃,年均創作文藝作品100部以上。截至目前獲得省文華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省級以上舞&藝術獎項18部,並有多部作品獲評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書法“蘭亭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等系列國家級獎項。
文化惠民,好戲連&。全市每年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活動2000余場,“文化進社區歡樂送萬家”“文化廣場周周樂”等11項特色文化活動走進千家萬戶,併入選江蘇省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
“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放大宿遷文化特色,未來五年,我們將持續努力把宿遷打造成為文化服務設施齊全、文化産業發展迅猛、文化體制活力迸發、區域特色鮮明的文化強市。”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張智超説。(史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