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哲思|戰勝自我

2022年07月12日 12:35:07 來源: 新華網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不是環境,而是自己。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成功,是在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實現的。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在現實生活中,舒適、安逸往往消磨着人的意志,風雨、坎坷也會牽絆着前行的腳步,各種誘惑更會成為讓人暈頭轉向的陷阱。只有認識自我、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弱點,才能自立自尊自信自強。人生最精彩的章節,並不是你在哪一天擁有的名利、地位,或者鮮花和掌聲,而是在一個關鍵時刻,用勇氣和毅力、咬緊牙關戰勝了自我。

  戰勝自我,最重要的是戰勝惰性、貪慾和焦慮。

  以勇於實踐戰勝惰性。惰性是人性的最大弱點。克服惰性,是戰勝自我的關鍵。惰性的主要特徵是拖延、猶疑和畏難,並以種種藉口推諉、敷衍和搪塞。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有些人總看著明天,今天卻專作等待之用,而到了明天,又需等待新的明天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拖延,會讓你錯失良機;猶疑,會讓你止步不前;畏難,會讓你半途而廢。只有克服拖延和徬徨、戰勝怯懦和恐懼,以決斷為漿、以實踐為帆,才能風雨兼程、溯流而上,駛向理想的彼岸。

  在勇於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力,是戰勝惰性的“靈丹妙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美好生活不會從天而降、憑空而來。追求和實現幸福人生,需要勤奮勞動、艱苦奮鬥。幸福的獲得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獲得幸福的點點滴滴主要是通過奮鬥的實踐來實現的。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把理想和目標細化為每一步的實際行為,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長才幹、作奉獻,方能顯示人的積極進取的生活狀態。“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難不可怕,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可怕的是消極懶惰、不思進取、知難而退。所有風光的背後,都有一段異於常人的勤奮和堅持。只有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把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轉化為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切實行動,才能真正戰勝惰性,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因為機遇只會垂青那些孜孜以求的勤勉者,幸福只會眷顧那些勇於實踐和奮進的人們,而不會是那些懶惰者、猶疑者、懈怠者。

  以嚴於自律戰勝貪慾。天有陰晴風雨,人有七情六欲,慾望與人相生相伴。適當的慾望,會讓人有前進的動力;過度的慾望,則會讓人迷失心智、忘了初心,甚至招致災禍、丟了性命。因為慾望由心而生,是人心最大的惡魔。正如朱熹所言:“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而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所以,戰勝貪慾,是戰勝自我的根本,需要強烈的自覺意識和自主行動。自律的本質,就是有理想信念、有人生目標,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做什麼樣的事、成什麼樣的人,並為之不懈努力。嚴於自律,時刻自尊、自省、自警、自勵,在公與私、是與非、義與利、美與醜、善與惡等方面直面靈魂的拷問,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能夠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養成浩然正氣,形成潔身“抗體“。

  縱欲易、節欲難,縱欲如崩、節欲如登。許多“欲壑難填”走上不歸路的人,往往是“一步錯”不知止發展為“步步錯”的。貪慾之門一旦開啟,就像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一發而不可收拾,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以嚴於自律戰勝貪慾,必須知足知止、防微杜漸。知足,就是以豁達的襟懷,對待名利地位、看待他人長短,不為功名利祿所縛,不為得失榮辱所累。知止,就是慎獨、慎初、慎小、慎微,把握住慾望的尺度,適可而止。“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就能夠穩住心神、管住“小節”、守住清白,在靈魂深處築起抵禦貪慾潮水的大壩,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以勤於修心戰勝焦慮。在競爭壓力加大、生活節奏加快、各種誘惑增多的今天,每個人都免不了經歷低谷期,事業上的、感情上的、生活上的,都有可能;每個人都會與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不期而遇。戰勝自我,就要及時認知並消解焦慮,不能任由其發酵升級。《莊子·山木》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乘船過河,到了河中心,發現有一隻船要撞上來,於是勃然大怒、破口大罵對方不長眼睛。等船撞過來一看,卻發現對面船上沒人,是個空船,於是滿腔怒火瞬間消失。勤於修心,就是要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當做“空船”來看待和處理,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淡化焦慮,從容淡定地駕馭自己的情緒。

  自我焦慮常常是因為和他人攀比中産生的,看大款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看同事官運亨通,提拔升級,看鄰居豪宅靚車、消費恣肆,就心理失落、情緒失衡,總覺得社會欠了自己、虧了自己,或憤憤不平、怨天尤人,或困惑不解、鬱悶寡歡,或緊張不安、方寸大亂,有的甚至情緒衝動、失去理智,幹出有損人格,有違法紀的事來。盲目和別人攀比,容易在窺視別人的焦慮中輸卻了人生。因此,勤於修心,就是要始終懷揣友善之心、寬厚之情,看輕“自我”、看重別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要比較的話,工作上與貢獻大的人比,生活上與標準低的人比,比出壓力、比出動力、比出毅力。更多的是和自己比,讓今天比昨天有起色,讓明天比今天有進步,腳踏實地、創業幹事。不是嗎?當你聚精會神、潛心致志,做自己有興趣、有夢想的事時,當你以知識豐盈心靈,不斷健全和完善自己之時,焦慮自然會逐步化解,心情自然會舒展開來,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朱步樓)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孫馥涵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