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蘇州端午習俗

2022年07月11日 17:43:12 來源: 江蘇省文旅廳

  作為中國端午節的4處重要傳承地之一,蘇州端午習俗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和蘇州園林同屬一個級別。

  蘇州端午節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名將伍子胥。後隨著蘇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以紀念伍子胥為始的端午節逐漸演化成了蘇州一年一度盛大的狂歡節,形成了一整套與蘇州自然氣候條件、日常生産生活、經濟特徵、文化發展相對應的端午民俗活動。

  伍子胥為春秋時吳國的大將,他助吳王闔閭建造了著名的闔閭城,奠定了吳國強盛的基礎。後又輔佐吳王夫差,實現了爭雄東南、稱霸中原的偉業。而他不只是建造了蘇州城,更賦予了這座古城水的靈魂,通達太湖的胥江、環城的護城河、城內三橫四直的河道共同勾勒了蘇州城的骨架。千百年後,大運河也正是在這些水道的基礎上蔓延滋長、川流不息,為江南帶來了數不盡的繁華。

  伍子胥死後,吳地的百姓每年五月端午都會在胥江等處劃龍舟來紀念他。賽龍舟是深受蘇州百姓歡迎的端午競技習俗。每一艘龍舟都會被裝飾得十分華麗。龍舟的“龍頭”高昂,“龍尾”翹起,船體上畫有龍的鱗甲,並涂上各種色彩,旌旗招展、彩旗飄揚。競渡時,勇士們隨著鼓聲奮力划船,浪花飛濺。而岸邊鑼鼓喧天,觀者如雲,萬人喝彩。

  除了在胥江、胥門、閶門、楓橋和山塘等地賽龍舟紀念伍子胥,蘇州端午節慶活動幾乎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蘇州當地為適應自然人文所形成的生活智慧方面的習俗,如採草藥、制雄黃酒、做香包、懸艾葉菖蒲、挂鐘馗像等;有關蘇州悠久的絲織文化和特有的服飾文化,如穿五毒衣、穿虎頭鞋、穿虎頭肚兜、佩百索等;與蘇州飲食文化傳統相關的習俗,如包粽子、吃端午飯等。

  蘇州人會在自家門首挂上綠色的菖蒲、艾蒿,輔以蒜頭。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稱之為“水劍”,據説可以“斬千邪”,避“五毒”。其實是因為初夏濕潤潮濕,菖蒲、艾蒿的藥草味能起到驅趕蚊蟲的作用。蘇州人還會隨身佩戴香囊,香包外用絲線繡上了花卉、鳥獸等圖案,裏面放了雄黃、蒼術、香草等中草藥,有驅瘟散毒之功效。

  近年,蘇州胥江地區的環境風貌修舊如舊,修復了古胥門城墻,在胥江地區建造了以伍子胥石像為標誌物的主題文化公園。一年一度的金雞湖龍舟賽更是成為新時代蘇州人過端午節的盛事。從胥江到金雞湖,從閶門北碼頭到月光碼頭,物換星移,幾度春秋,但人們對吳地民風的傳承始終如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改變。(耿春曉)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玥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88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