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一直走在向大師學習的道路上——《大家之路•孫茂祥卷》復讀小記

2022年06月07日 16:48:38 來源: 新華網

  筆者曾在讀《大家之路•孫茂祥卷》的短文寫道:李可染當年評價孫茂祥“畫面構圖大氣,這很難得。要知道,你有多大的胸懷,就能畫出多大的畫,主要是靠內涵。20年後你將會成為很有成就的畫家。”孫茂祥少年時對家鄉走出的藝術大師李可染非常仰慕,即堅定學畫之念。青年時經歐陽南蓀介紹拜李可染為師,迄今已有40餘年,一直走在向大師學習的道路上。孫茂祥向大師學習,師其心而非師其跡,學其神而非摹其形,悟其道而非止於技。西方風景畫主要表現實景,而中國山水則被賦予了更多思想。中國文化講究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所謂的宗某派、某家,最直接的是學圖式,高級的是學筆墨,更高一級的則是學審美的意境。影響深遠的畫家,不僅能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圖式和筆墨語言,更重要的是能創造出獨特的審美意境。在這個問題上,孫茂祥表現得異常清醒和理性,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可貴的品質。

  對於以上這段話,孫茂祥的感受是“直中其心”,順便給我聊起他早年的人生經歷,曾做過一年多木工,做出的老式八仙桌讓人直説精巧;在劇團六年多,做過道具、畫過布景;後來到新華書店,前後16年,賣了16年書,也翻看了16年書,可謂“翻書萬卷”。工作之餘,曾背着畫夾寫生走過二十多個省,亦可謂“行程萬里”。回顧這些閱歷和經歷,孫茂祥感慨萬千。

  畫畫兩字的後一個“畫”字是名詞,無需解釋;而前一個“畫”字則是動詞,其中頗有名堂。圍繞如何“畫”畫,歷來眾説紛紜,各執一端。儘管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但一幅畫中要有個性、有內涵,有造型卻是眾人的共識,也是談“畫”的前提。孫茂祥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一直走在向大師學習的路上。畫畫,畫到最後就是畫文化。中華美術史的金字塔是由歷代繪畫大師的精品力作築就的,不僅是民族的精神圖騰,也是數千年來每個時代文化淵源、歷史風物、自然景觀乃至審美理想的精彩呈現。唐人重法度,宋人重物理,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這不僅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認知與審美風尚,同時也給後世留下豐厚而輝煌的文化遺産,讓後人學習、領悟、借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具象到意象,中國畫都有着獨立的、原發性的認知。

  有學者言,筆墨是有窮盡的,而筆墨之外是無窮盡的。文以達心,畫以適性,適性而真畫出焉。繪畫須通“心靈”,須得“機趣”,此四字,論及者寡,能做到者更少。繪畫一道有兩個要素,一是性靈,二是學問。無性靈不能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現思想。畫畫有兩種境界,一是畫,二是寫,畫是描畫,寫是表現,寫胸中逸氣。學畫,開宗明義第一章便是形象。形象準了,然後加以藝術化、抽象化。凡最高境界,不但在筆墨之內,而且要在筆墨之外。二十世紀中國畫壇,關於中國畫的發展爭論頗為激烈。爭論的焦點無外乎“傳統與創新”和“中西繪畫互融”兩大問題。概而言之,其實就是對傳統中國畫如何革新的問題。

  一直走在向大師學習的路上,需要哲人的眼光和識辨。劉勰説:“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學如此,繪畫也一樣。石濤説“筆墨當隨時代”,道出了中國畫歷久彌新的奧秘。中國文學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的變化發展,繪畫亦有“荊關”“董巨”“元四家”和“明四家”“清四僧”等不同審美風貌的演變。中國畫既然是個開放的體系,它的發展就是無止境的。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是藝術特色或美學思想的嬗變,每一次新變,都會出現新的里程碑,但沒有什麼難以繼續發展的頂峰。因此,我們不能説元代的山水畫就低宋代一籌。“環肥燕瘦”各美其美,誰也取代不了誰。但是,明清以降,山水畫界雖然也誕生了一些較有影響的畫家,但總體成就讓人感覺不如宋元。何也?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發展上走偏了路。這條偏路就是“極端崇古”而失去了自己的面目。“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二十世紀初的一番“百家爭鳴”後,中國畫又重新走向了適合自身發展之路。徐悲鴻等提出了融合中西的“改良”説,潘天壽等提出了“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説。概而言之,前者的宗旨,就是要通過吸收西方寫實造型體系來改造中國畫之舊有面貌;後者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創新之路。這兩種觀點各有千秋,不可用非此即彼的態度對待之。

  陳傳席教授的文章指出,新中國山水畫就題材而論,最突出的成就便是表現祖國河山新貌。這種表現,帶來山水畫審美觀的時代新變——由“靜美”為主流,變為“動美”居主流;由蕭疏清淡,變為雄偉渾厚。時代變了,審美標準也就變了,時代特點也就更加鮮明。新的審美境界和精神氣象,推動山水畫現代轉型,成就了新中國山水畫的時代高峰。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各地興起通過寫生表現祖國河山新貌的“新山水畫”運動,積極推動中國畫變革。在轟轟烈烈的寫生運動中,以傅抱石為首的江蘇省國畫院將新金陵畫派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以石魯、趙望雲為代表的中國美協西安分會,發展出新中國美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長安畫派,它們皆引領了新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潮流。通過寫生,中國山水畫實現了審美轉向,改傳統山水畫的“靜美”為“動美”,充滿蓬勃生機,這正符合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時代氣象。在後繼者的隊伍裏,有山水畫大家孫茂祥的大名出現,有《大家之路•孫茂祥卷》與龍瑞卷、車鵬飛卷、華拓卷、蕭平卷系列推出,是一件非常值得關注和慶賀的事。(文泊月)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玥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7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