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到2025年 沿海地區生産總值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

2022年01月06日 07:41:39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到2025年,沿海地區生産總值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 ——

  一張“藍圖”澎湃發展新動力

  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快于東部地區平均水準,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左右——1月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近日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進行深入解讀。

  搶抓機遇,推進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

  我省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2020年我省沿海地區生産總值達1.93萬億元,佔全省比重從2009年的16.6%提高到18.4%,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準;2020年江蘇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4億噸,為2009年的2.8倍;2020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0.9%,比2009年提高15個百分點;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居江蘇省前列,鹽城市的黃海濕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填補了我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産空白……一組數據,展現出近年來我省“藍色經濟”的穩步崛起。

  “在全面總結2009年國務院批復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實施成效和經驗基礎上,我省續編《規劃》,並作為重大事項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楨表示,《規劃》的出臺,對于我省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推動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

  有利于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沿海地區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也是連接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主軸通道,在建設我國承南啟北、溝通東西大通道布局中的樞紐地位突出,在構建雙迴圈發展新格局中具有戰略連結功能,可進一步促進東中西交流合作,加強我國與歐洲、中亞、東亞國家之間的溝通聯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區域整體實力——

  加快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能夠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提供最佳的産業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可促進蘇北地區振興和皖北地區發展,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新動能,更好地與蘇南和沿江形成策應之勢,在空間上形成更加完善的布局結構,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化發展。

  有利于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沿海地區是“1+3”重點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推進沿海地區加速隆起為全省高品質發展的新增長極,不僅有利于穩固全省經濟基本盤,而且能夠呼應蘇南、支撐沿江、聯動河湖、帶動蘇北,為全省生産力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提供回旋空間和生態保障,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

  聚焦轉型,堅持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相比于2009年國務院批復的沿海規劃,本次《規劃》更加突出轉型發展、産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進一步彰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作為。”李侃楨介紹。

  具體來看,《規劃》堅持創新驅動,以構建現代化産業體係為核心,促進臨港産業和醫藥、新材料、汽車等特色産業集群發展,形成以關鍵技術關鍵環節為支撐、創新鏈和産業鏈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格局。此外,《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特色風貌塑造,重點打造藍灣百裏、生態百裏、繽紛百裏,維護海洋自然生態和自然再生産能力,展現海洋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共用美好藍色家園。

  遵循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規劃》進一步向東開放、連通南北方、貫通中西部,形成主體功能清晰、空間集約集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大總體布局:壯大區域主發展軸、臨海新興發展軸、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三縱”發展軸;完善北部通道、中部通道、南部通道“三橫”通道;打造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江海聯動區“三大”片區。

  為進一步打造我省沿海藍色增長極,《規劃》擘畫出六大重點任務: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展,塑造濱海城鄉特色風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係,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

  日前,隨著江蘇沿海第二輸電通道工程整體建成投運,鹽城3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成功並網。至此,接入江蘇電網的海上風電集群超過1000萬千瓦,規模國內最大。江蘇沿海的“三變三線”清潔能源“大動脈”,北至鹽城射陽,南至南通如東,全長350公里,打通了我省新能源輸送新路徑,滿足了江蘇“北電南送”和西北部清潔能源入蘇的需要。

  海上風電的蓬勃發展,是我省沿海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規劃》提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展,下一步我省將立足現有比較優勢,促進海洋産業向新興領域邁進、特色産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重化工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係統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展現“生態綠+海洋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面發力,將“藍圖規劃”變成“現實畫卷”

  我省從省級層面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實施意見,從産業轉型升級、濱海城鄉風貌塑造、生態綠色發展等方面進行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省級層面成立了高規格的江蘇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領導小組,由省委主要領導擔任第一組長,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省發改委將會同各成員單位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清單,加強常態化溝通協調,全力推動沿海規劃落地見效。”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紹。

  産業發展是沿海地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十四五’期間,沿海三市要提高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南通、鹽城、連雲港應分別向1.5萬億、1萬億、5000億級工業城市邁進,努力把沿海打造成全省先進制造新增長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認為。

  國土空間規劃對于重塑沿海地區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趙鈞介紹,我省聚焦資源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積極探索沿海地區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的路徑,合理布局生態、農業、城鎮、海洋空間,通過“四個一”保障機制,全力服務保障沿海地區重大項目建設。

  守護“碧海藍天”,我省高度重視沿海地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我省將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修復並舉,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説。

  《規劃》提出了“提升城鎮發展能級,建設現代化濱海城鄉帶”的任務要求。對此,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大威介紹,我省將結合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推動建設一批濱海港城和特色鎮村,努力讓濱海的城、鎮、村、景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展現江蘇“最美海岸線”。

  交通運輸是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當好開路先鋒。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表示,到2025年,沿海地區要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領航、陸海統籌、江海聯動、雙向開放、生態綠色”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交通運輸體係,“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海港體係基本建成,公鐵水、海江河聯運優勢顯著發揮,為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拓展新空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提供堅強支撐。(沈佳暄 陳澄)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2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