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天花板”打破後,江蘇 職業教育如何“提質培優”

2021年12月23日 08:20:56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局面被終結——

  “天花板”打破後, 職業教育如何“提質培優”

 

南京媒體職教行第一站來到南京商業學校。圖為該校學生通過直播助農,線上銷售漢中大米、白馬鎮藍莓。胡楠 攝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記者22日從2021江蘇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論壇上獲悉,江蘇現有高等職業院校90所,其中包括全國第一所公辦本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20所高職入選中國特色高水準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首輪建設單位。“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數,教學成果、教材建設獲獎數,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金牌數等主要品質指標都位居全國前列。

  12月初召開的全省職業教育大會,描繪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藍圖,發出扎實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動員令。如何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培養“通路”?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在哪?

  智能化數字化變革,孕育“拐點”向上之機

  新一輪科技和産業變革浪潮之下,職業教育的挑戰和機遇並存。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科技處處長孟慶傑説,企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進程,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能人才。“智能化改造不可能憑借經驗就可以解決,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其技術平臺和生産流程對綜合性學科知識有一定要求,這給職業教育帶來拐點向上的發展機遇。”

  孟慶傑説,企業在解決工程創造性技術方面存在人才缺口。“比如,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有不少學術成果,但從基礎研究到創造性技術這一環,需要職業教育高層次人才基于理論原型的突破實現工程技術創新。”

  去年開始,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行業領軍企業北京精雕科技集團共建南工—北京精雕學院,精雕科技集團一次性投入18臺價值2249萬元的高端數控機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投入價值1300萬元的設備,共建華為“5G+”數字化人才産教融合基地……企業大手筆投入,拿出最先進的設備,正是為了和學校一起解決轉型升級中的新問題。

  打造升級版職業教育,每所學校都需要在國家和地方創新鏈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學校主動對接地方經濟需求,在工業互聯網這一戰略性新興産業中求發展。學校八成專業圍繞工業互聯網開設,八成學生服務工業互聯網領域,八成實訓室與工業企業共建。”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辦公室主任趙佩華介紹説,該校成立工業互聯網産教聯盟和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究院,投入資金1億多元,建設工業互聯網産學研創大樓,與中軟國際、中國信通院等知名企業院所共建14家雙主體學院,優化和整合企業和學校的相關優質資源,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更好服務工業互聯網産業。“到2023年,學校預計將服務1700多家工業互聯網企業,獲取發明專利將超過260項,科研和社會服務到賬預計超過2.5億元。”

  學歷“天花板”已打破,高技能人才培養瓶頸待破解

  長期以來,“層次不高”“出口狹窄”等“天花板效應”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輸入端”,從根本上制約職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印發《關于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意見》,明確提出普通本科和職業本科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讓高技能人才更有奔頭,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被打破。去年,經教育部批準,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第一所公辦本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也是我省僅有的一所本科層次的職業院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練飛介紹説,學校于2019年獲批本科試點,去年開始本科招生,明年6月首批900名職業本科生即將畢業。在該校2022屆本科生專場招聘會上,37家用人單位提供1700多個崗位,平均起薪達9萬元。“本科層次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還沒‘上市’,部分學生已經引起不少企業的強烈興趣,同時學校近兩年本科批次的分數線明顯看漲,呈現招生、就業兩頭升溫的態勢。”

  “就業飄紅”對高職院校來説並非新鮮事。《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課題組調研顯示,至2021年8月31日,江蘇高等職業院校2021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1.59%。2021屆畢業生月收入4275.16元,比去年增長166.94元。畢業後三年晉升比例為65.69%。

  在“提質培優”過程中,高職院校已經不滿足于僅讓畢業生找到一份穩定工作,而是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乃至“大國工匠”。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就業資訊網上,近年來年均都要新增1000多家單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招聘會上一個畢業生面向至少七八個崗位需求。

  向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轉變提升,對各高校來説都是一個係統工程。

  “職業本科不是簡單地延長學制、增加課時,而是讓學生具備在崗位上縱深發展、向大國工匠拓展延伸的意願和能力。”孟慶傑認為,過去中職、高職培養的職業技能人才,更多的是憑借熟練的操作和豐富的經驗。職業本科需要讓技能人才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工程性能力。比如,初級焊工只能焊接窗戶,中級焊工可以焊接容器甚至壓力容器,大國工匠級的焊工可以焊接深潛器、太空梭等高端裝備。這不僅需要焊槍拿得好,還需要材料學、力學、機械制造等多領域係統化知識儲備,掌握整個技術鏈、工程鏈的知識。“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9名全國技術能手、18名江蘇省技術能手中20位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他們可以在工程技術實現的過程中,從原理上拿出更完美解決方案。”

  江蘇特色專業布局已形成,高品質發展還需更精準匹配

  技術技能人才調結構、提素質的任務十分緊迫,職業教育亟須向更高水準邁進。“面對專業人才需求結構的重大變化,重復性的熟練體力和腦力工作不斷被智能機器所替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關注學生職業素養、通識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分類可持續的職業發展提供可能。”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二級教授李暢建議,高職院校在“融合”上下功夫,開放辦學,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做好專業與産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的對接。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曹國紅表示,站在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風口”,該院與南京地鐵聯合成立全國首個“地鐵學院”,與長三角城市地鐵企業共同組建地鐵學院理事會,校企聯合建設智慧高鐵教學站場,運輸專業探索“數字孿生”技術、動車組檢修專業建設13個虛擬倣真係統,對于採用“虛擬倣真教學”等職業教學特色教學方法的教師績點計算上浮20%-50%。

  孟慶傑告訴記者,過去職業教育長期存在“用昨天的知識教授今天的孩子解決明天的問題”的困境,現在每個校企合作的産業技術研究院,都有雙方共同組建的“校企混編師資”項目研發團隊和課程開發團隊,在項目共同研發中,老師也能掌握企業最新的技術和工藝,同時雙方根據崗位能力模組,開發模組化活頁式教材和實踐操作手冊,將企業最新的技術問題和成果轉化為鮮活的課堂教材。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聯繫最直接最緊密的一類教育,職業教育要“焊接”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縫隙”。江蘇高等職業院校密切關注“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精準對接區域重點産業需要,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專業布局。比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增加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專業,停招應用法語等5個專業。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將全校原有的30多個專業按技術領域和服務組成工業網絡與安全、軟件技術、精益管理等7個專業群。“2021年,江蘇高職院校實現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10億元,發揮著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李暢表示。

  “據2020年江蘇省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産業結構吻合度研究報告,江蘇職業教育規模吻合度87.67%,三次産業吻合度較高。”江蘇理工學院職業教育學部副主任臧志軍提醒,各層次職業教育都存在專業集中度較高、專業重復建設、不合理布局現象。“建議出臺全省、各市的專業結構調整指南,圍繞我省重點打造的萬億級産業集群、重點産業鏈、優勢産業鏈及現代服務業等調整優化專業設置,跟上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楊頻萍)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19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