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哲思|媽媽

2021年12月14日 21:01:55 來源: 新華網

  “母親!”這世間太多的成語和詞句,都不足以描述或表達這兩個字所承載的份量與意義。我想到的幾個詞:美麗、勤懇、堅韌、偉大!卻難以描繪我的母親的種種。

  追溯洄流時光,從我尚未記事的那一刻起,我便與母親一起分享過心跳。再順着時光的足跡尋覓,沒有詳盡的故事,亦沒有精彩的場景,但一些嘮叨——“起床啦!”“手洗了沒有啊?”“把飯都吃掉!”“衣服穿起來!”“東西拿好!”卻如同山谷裏的回聲,一遍遍在耳邊迴旋……

  依稀記得,幼時的每個夜晚,只有摸着母親的嘴唇,我才能睡得着覺;每每惹母親生氣時,就會説:“媽媽,你臉上長斑了。”言下之意:生氣的媽媽會變醜。現在想想,難免一笑。可能這是宇宙中,兩個最親密的生命之間的某種默契。母親回憶這些時,嘴角總漾着溫暖的笑意。8歲那年,我腳踝做手術時,母親焦急恐慌到不行,她和父親從無錫101醫院輾轉到南京軍區總醫院,求醫問藥一路艱辛,當他們聽到腫瘤是良性時,心裏的巨石才落地,激動得滿目淚光……這些記憶的碎片,每每再次審視時,依然難抵心中的激動,覺得親情無價,給了我極其美好的啟蒙教育,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在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詞:“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是啊,自我記事起,母親便是一副平常的家庭婦女的模樣,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做飯、洗衣服、打掃衞生……那時候,我最喜歡吃披薩、炸雞塊這些母親口中的“垃圾食品”,長大之後,最香的、最讓人想念的,都是周末回家時,那一大桌母親做好的香噴噴、熱乎乎的飯菜。偶爾會偏鹹,卻也因為對味吃得很香。有一次,意外看到母親初中時扎馬尾的照片,覺得母親特別漂亮有氣質。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母親也有過青春年少,也曾如花似玉過。於是對她説:“媽媽,你的顏值,在我們學校就是校花級的。”聽後,母親笑得一臉羞澀。

  母親的業餘愛好是做衣服和拍照片。母親上大學時,學的專業是服裝設計,雖然畢業後沒從事這個職業,但她很喜歡給自己設計衣服。流年裏的母親,總穿着好看的衣服,或是她做的,或是她買的,然後拉着我們去拍照,照片中的母親笑得很燦爛、很自信。其中有一張是她們三姐妹陪外婆一起,在農村的一個樹林旁拍的,怎麼看,都讓人覺得美好。可惜如今外婆已不在了,多希望時間定格在那一刻呀!

  外婆去世,對母親打擊很大,她經常跟我説:“我們一起多拍點照片吧,媽媽越來越老了。”我從未覺得母親老了,或許是因為我不希望她老了。後來的每個母親節或者她的生日,我都會用自己儉省下來的零花錢,給她買口紅、香水之類的,她都很喜歡,可是卻總放在那裏不輕易用。我也跟她説過,等我工作以後掙的第一筆錢,要給她買包和高跟鞋。我送這些給母親,就是希望她不會老去,永遠都是年輕的樣子。

  初中和高中時期,我的學業特別緊張,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我的生活,她自己的身體卻慢慢地落下不少毛病。為了我上學方便,搬離自家舒適的大房子,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租的房子離她單位太遠太遠,每天上下班風吹日曬,來回將近2個小時。她的工作很忙,經常加班寫材料,每天早上還要起早,給我準備早飯。那時的我,雖然沒有經歷什麼叛逆期,但也因為學業壓力大,經常容易煩躁,和母親説話時口氣很衝。

  上了大學之後,回家的機會較少。母親忙於工作較多,她做什麼事情都是勤勤墾懇,兢兢業業,經常看到她在三口之家的微信群中,轉載自己寫的文章。受高等學府人文理念的熏陶,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不應該把壞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於是我決定,以後都要心平氣和地和母親説話。可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總是什麼事情都選擇順着我,即使我説話的語氣有點急躁,她也不再教訓我了。是不是她覺得我長大了,覺得她自己老了?

  前段時間,母親在醫院全身麻醉做胃腸鏡檢查,我作為陪護家屬,突然有了一種生離死別的恐懼,隔着那扇冰冷的門,母親在裏面,我在外面,瞬間明白了“事實上,機場比婚禮殿堂見證了更多真摯的親吻,醫院的墻壁比教堂聆聽了更多的禱告”這句話的含義,直到醫院的廣播播報:“請8號床病人家屬來接病人。”我懸着的心才終於落地。

  從前希望母親多愛我一些,卻發現:原來母親對我的愛,無與倫比,難以言説。現在,只希望母親愛自己多一點。如果把回憶折疊起來,如果把時光倒轉開去,我願用十年青蔥歲月,去換母親青春永駐,青絲常在。

  我寫過故鄉的月亮,寫過懵懂的情愫,寫過紛雜的世界,寫過冷清的冬夜,也曾把心事寫詩。只是,時間燃成灰燼,散在角落。

  今天,讓我寫她,我親愛的母親……(鄒弘毅)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湯靜怡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1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