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天價年薪”
    2009-02-17    作者:《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 石川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企業高管該拿多少年薪?這是今日(2月17日)本報二版一篇文章的題目。
  文章披露,某上市公司去年主營收入增長60%,利潤增長81%,公司薪酬總額卻增長了334%!董事局主席年薪則由143萬元上升至723萬元,增幅高達404%!
  別的不用細説,單看這組數字,小學生也明白裏面有問題!
  問題出在哪?出在企業薪酬與業績不對稱,尤其企業高管薪酬,與企業業績嚴重不對稱。年薪723萬元,好傢伙,難怪有人稱某些企業高管拿的是“天價年薪”呢!其實這還不算最高。報載,2007年,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年薪高達6600萬元!
  企業高管為何能拿天價年薪?仔細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接軌國際。中國一天天走向世界,世界一日日走進中國,與西方同行相比,年薪幾百萬人民幣算個啥?別人不但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了億,而且全以美元歐元結算!咱這點小意思,能説多嗎?
  其二,吸引人才。企業國際化,人才也得國際化,面向全球招聘高管,工資低了,人家不幹。
  其三,體制滯後。企業高管能拿天價年薪,追根尋源,體制使然。以國有企業論,表面看,雖然有國資委等機構管著,但企業高管完全找得出N條理由要求高薪,而國企的“出資人缺位”和“內部人控制”,至今仍是尚未完全解開的兩大死結。高管工資由高管決定,不“天價年薪”才怪了事了。至於股份制企業如馬董事長所在單位等,“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提名薪酬委員會”之類究竟能發生多大作用,恐怕也要打個問號。
  天價年薪,企業高管們當然是雙手贊成,求之不得。其正面“激勵作用”,確也毋庸置疑,但兩大負面效應是明擺著的。
  其一,分配不公。中國搞的雖然是市場經濟,但請莫忘了一個重要前置詞:社會主義。在我們這樣一個公有制為主體,人民當家作主且已經作主近60年的國家,高管與員工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不太大了嗎?
  其二,少勞多得。企業高管,尤其是國企高管真有那麼大本事,真付出了那麼多嗎?所謂管理的價值,真那麼大嗎?非也。不少國企高管,乃主管部門聘任,“一紙任命書,年薪數百萬”,這合理嗎?
  或許正因此(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去年12月11日,保監會向5家國有保險公司發出了“限薪令”。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一次發言中告誡高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薪酬水平的制定不能脫離國情民情。”
  無獨有偶,世界銀行副行長法耶澤爾喬杜裏對全球性的天價年薪也有看法,這位仁兄説得更直率,更憤慨:“一些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已經高到了不道德的程度!”
  金融風暴襲來,高管們紛紛限薪降薪,已成為全球一道獨特風景。美國汽車三巨頭CEO均&&,願意以1美元的年薪為代價,換取政府支持。摩根士丹利CEO約翰麥克已是第二年放棄分紅。而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對外宣布:2008年和2009年度,其董事長兼總裁愛德華李迪只象徵性地領取1美元年薪。
  西方高管行動起來了,國內高管們是否也會主動“與國際接軌”,有所&&呢?我看未可樂觀(今天二版文章,就是明顯例證)。不從機制體制上動腦子,動手術,天價年薪問題,很難根本解決。
  相關稿件
警惕國企高管“減薪風暴”掩蓋的問題 2009-02-17
企業高管該拿多少年薪? 2009-02-16
部分車企高管:美車市現企穩跡象 2009-02-13
蒙牛高管自辯OMP安全 質檢總局正在研究 2009-02-12
限薪令能否扼住高管“瘋狂年薪”? 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