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能混戰殃及海外 惡性競爭再度出現
産能擴張 裝備業競爭加劇
“裝備業市場招標越來越混亂,今年年初,我們一台TK6926數控落地銑鏜床,在海外報價1200萬元,居然國內一家企業比我們報價低500萬元,明顯是低於成本的惡性競爭,逼得我們壓低了100多萬元,最後以1100萬元成交。”齊齊哈爾第二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王躍宏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由於部分企業手中訂單嚴重縮水,一些企業為自保紛紛上馬新項目,這種産能混戰局面極可能讓本已受危機影響的中國裝備行業雪上加霜。同時,有的企業以低於成本價進行惡性競爭,使中國裝備業在海外市場爭奪中自相殘殺。 對上述現象,王躍宏感觸頗深。“由於今年重型機床需求量不降反升,許多企業就開始要上重型機床了,不僅瀋陽機床、大連機床要上重型機床,南方有家民營企業也投了35億元搞重型機床。今年國家集中力量搞基礎設施建設,但這麼大規模的投資不可能年年都有,等到這些企業上馬了新的重型機床,估計那時重型機床的市場早已變化了。到時重型機床的形勢可能就與現在天壤之別了。” 齊重數控石志民説:“頭幾年各地拼命上水電,2007年和2008年企業有幹不完的單子,這兩年內我國各地就上了300多家新機床企業。就重型機床來説,過去只有老九家,現在上了新九家,聽説還有要上的,就這個狀態,明年上半年重型機床的市場也不行了,到時該怎麼辦?” 由於市場秩序混亂,有些在某一行業中已有比較優勢産品的企業,也不敢專心於一個優勢産品,而希望自己能“腳踏幾隻船”。記者在東北不少裝備製造企業採訪時發現,不少企業負責人在分析未來企業發展定位時,都熱衷於企業並不熟悉的項目。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介紹,今年1-8月,中國機械工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778億元,同比增長40.38%,增幅大大高於同期全國製造業(27.3%),也比上年全年機械工業38%的增幅有所上升。他認為,如此鉅額的投資,如此高的增幅,極易造成産能過度擴張而加劇供過於求的矛盾。目前在汽車、大型水壓機、輸變電設備、風電設備、工程機械等熱門産品領域風險正在積聚。
訂單縮水 明年情況堪憂
企業擴産衝動很大程度上源於金融危機影響。 由於國家投鉅資拉動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今年國內重型機床的需求量不降反升,這對像齊重數控和齊齊哈爾二機床這些以生産重型機床為主的企業相對有利,而像瀋陽機床集團一樣以普通中小型數控機床生産為主的企業,受危機的影響更加明顯。記者在瀋陽機床集團採訪時了解到,從去年10月份,瀋陽機床的訂單量就開始銳減,而今年1月份進入谷底,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僅相當於往年一個月的水平,3月份開始恢復,4月份環比開始增長,7、8月份基本恢復正常。但對企業明年的影響已難以避免。 受影響的不僅是機床行業。瀋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鄧長輝告訴記者,雖然今年上半年企業銷售收入和産量增長10%,但訂單在不斷減少,到今年9月份同比減少20%。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雖然各家企業都在抱怨對手盲目擴張産能,但他們並不希望國家過多用行政性手段來降産能,而認為國家應該多提供相關産業預警,靠信貸或環保政策來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以避免影響行業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