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紡織企業多數面臨出口形勢嚴峻局面。 |
 |
| 一位意大利採購商在一家紡織企業設在廣交會的展位前選購服裝。新華社記者
壯錦
攝 |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形勢空前嚴峻!”剛從廣交會上歸來的山東濱州亞光毛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慶民對紡織業的前景十分擔憂。他説:“一些國外客戶開始將採購地轉向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周邊國家。如果我國相關政策繼續從緊,國內將有部分紡織企業陷入虧損甚至倒閉。” 亞光毛巾公司90%以上的産品出口海外,出口毛巾量2007年居全國第一位。作為我國毛巾出口第一大龍頭企業,亞光毛巾公司的處境真實反映了中國紡織企業當前所面臨的生存困境。
中國紡織品的吸引力在降低
長期以來頗具價格競爭優勢的中國紡織服裝産品,在這次廣交會上並沒有重現以往的光彩,國外客戶對中國産品多了幾分挑剔。早在春節過後傳統的訂貨期,亞光毛巾公司就遇到提價受阻的情況。 據亞光毛巾公司副總經理劉書斌介紹,儘管亞光産品質量上乘,但當受人民幣匯率、出口政策等因素影響,企業成本大大上升。在廣交會之前,因公司提出漲價4%,使得澳大利亞三家原長期合作商拂袖而去。而去年這三家合作商的銷售額佔公司在澳大利亞市場的40%。劉書斌説:“在毛巾出口企業中,如果亞光提出漲價要求被拒絕,其他企業漲價的難度更大。” 付慶民從廣交會上帶回的信息是,儘管出口産品漲價面臨很大阻力,但國外客戶在仔細權衡比較下,最終還是稍微提高了一些訂單的進貨價格。促使國外客戶認可小幅漲價的因素很多,但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影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去年,亞光公司營銷收入23億元,比上年增長六億元;但利潤只有1.6億元,比上一年減少1000萬元。這還是一家行業龍頭企業的經營狀況,處於産品低端的同類企業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 付慶民認為,外國客戶之所以暫時難以割捨中國紡織服裝産品,還有一個更大原因是周邊國家産業配套差,産品質量難以保證,在短期內尚難以取代中國中高端紡織服裝産品。目前,周邊國家紡織業水平與中國還有差距。但是,目前低端産品向這些國家轉移明顯。 從長遠來看,隨着周邊國家紡織技術成熟及産業配套的完善,中國紡織服裝産業將面臨更多困難。付慶民認為,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外國客戶已開始向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低價位國家轉移。目前,這已成為戰略轉向的開始。
以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品牌戰略
當前紡織品出口形勢日趨嚴峻,但亞光毛巾公司仍然對前景抱有信心。付慶民説:“這主要得益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及多年來市場品牌的培育。人民幣匯率加速調整,將加快中國紡織企業升級換代步伐,更加凸顯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價值。”面對危急,亞光公司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不斷推進新産品研發,開發其他市場不可替代産品。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介紹,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當於我國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佔國內70%。因此,在原料、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減小的情況下,我國紡織企業必須走創新之路,提高産品附加值,降低內部成本。記者近日在亞光公司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看到,這裡的檢測水準已取得多個國際認證,得到供應商的認可。企業出口産品不需到供應商指定點進行檢測,在出廠前就可完成檢測手續。在沃爾瑪認可的色譜室,通過遠程彩色傳輸系統,美國沃爾瑪總部可以即時看到企業的樣品,而原來通過郵遞方式來回要一週時間。不僅節省時間,每年還節省大量資金。 二是培育自己的品牌,爭取更多價格話語權。付慶民説:“培育品牌很難,它要得到消費者認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亞光自主品牌産品出口能佔到15%。對於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來説,要在海外市場打出自己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企業以産品質量為基礎,不斷創新發展,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市場信譽和自有品牌,逐步走出貼牌生産,提高市場議價能力。” 三是利用人民幣升值,進口部分輔料加以衝抵。 除企業自身努力外,付慶民建議,國家還應為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及産品質量提供條件。在我國紡織業關鍵設備進口方面,國家應給予更多減免稅優惠。
紡織業仍是需要政策扶持的朝陽産業
山東省外經貿廳對外貿易發展和加工貿易處王文斌認為,目前,紡織業仍是我國傳統製造業中重要行業,對解決勞動力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經濟政策應更多側重解決民生與就業,國家應從政策上支持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 一是增強政策的可預見性,使企業能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山東濱州亞光毛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書斌説,匯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對出口企業的影響太大了。其中,棉花在紡織企業成本中佔近70%,去年以來每噸棉花價格上漲了1500元。但國外客戶感受不到人民幣升值及原料漲價給企業帶來的壓力。 二是對外貿易政策方面適當調整,建議暫不再下調出口退稅。一旦政策繼續從緊,將會有大量企業倒閉。亞光公司人士建議,國家應考慮到紡織業目前所處困境,不宜在此時再下調紡織服裝産品出口退稅,必要時可給予紡織品以優惠出口退稅政策,以幫助企業度過當前難關,給紡織行業一個喘息的機會。 山東省外經貿廳調研員張連峰認為,從解決勞動就業來講,國家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在出口退稅方面給予扶持。去年,降低服裝産品出口退稅主要是為減少貿易摩擦,達到貿易平衡。現在,我國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産品檔次與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企業在一個檔次上。如果這些企業垮掉了,就會把市場讓給這些國家的企業,實際上是變相幫助周邊國家發展了市場。近年來,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對外匯儲備增量的貢獻率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建議把減少的退稅部分用於扶持紡織企業技術進步。
浙江一季度外貿成績單:乍寒還暖難熱
浙江外貿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外貿的一台“大馬力引擎”,僅創造的貿易順差就經常佔到全國總額的四成以上。今年一季度浙江外貿乍寒還暖,受諸多變數影響,全年走勢不容樂觀。[全文]
江蘇:利潤下滑
外貿企業進入大規模洗牌期1
記者在武進、吳江等紡織、服裝企業密集區採訪了解到,幾年前紡織服裝産業看好國外市場放開的巨大商機,産能瘋狂擴張,國內棉紡紗錠總量從4500萬錠擴張到近一億錠。2007年以來,受到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企業利潤下滑,産能又大幅萎縮,有的地方縮小一半。[全文]
科學認識匯率實現“升值繁榮”
本幣持續升值通常會削弱出口産品的價格優勢,壓縮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然而從世界歷史來看,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台灣都曾面臨更大的本幣升值壓力,但仍實現了“升值繁榮”。為此專家提醒廣大出口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只有科學認識匯率,才有可能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實現“升值繁榮”。[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