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服裝行業利潤逼近“零”
記者在武進、吳江等紡織、服裝企業密集區採訪了解到,幾年前紡織服裝産業看好國外市場放開的巨大商機,産能瘋狂擴張,國內棉紡紗錠總量從4500萬錠擴張到近一億錠。2007年以來,受到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企業利潤下滑,産能又大幅萎縮,有的地方縮小一半。
常州廣潤紡織公司書記華遜毅介紹,紡織服裝企業現在不願做出口的單子,一做就虧,大家沒有積極性,公司今年不得不關閉服裝廠。現在企業的兩萬噸污水處理費用達到1000多萬元,企業每小時要用300噸水,而水資源費每噸增加0.5元。電價、煤價、柴油價格都漲了。2006年,整個紡織行業平均利潤僅3.5%,2007年服裝退稅減少了2%,再加上成本大幅上漲,量大面廣的紡織服裝企業利潤已經逼近“零”。
武進紡織商會秘書長蔣伯偉説,2006年武進區有1521家紡織服裝企業,還有個體工商戶1300多家。現在個體戶大部分都倒閉了,企業落後的箭桿織機幾乎全部關停了。2006年武進區有紡織工人8萬人、2007年減少到6萬人,到2008年底,可能只有3萬人。
江蘇省紡織集團總工程師林厚餘説,紡織服裝業目前的形勢比上個世紀末三年解困時期還要嚴峻。當前包括棉紡織在內的紡織行業已進入大規模洗牌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産業布局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突出表現在東部紡織産業整體向中西部搬遷。二是行業內出現兩極分化的跡象。我國紡織産能隱性過剩主要表現在低端環節的低水平擴張上,而在高端環節,阻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是技術裝備落後和自主品牌不足。
人民幣匯率“破7”“1:6.5”成電子信息産業盈虧線
記者採訪了解到,由於電子信息産業多數知識産權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中,國內整個行業處於製造鏈條的中低端。這個行業的産品幾乎都是全球定價,以美元結算,對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利潤減少很難“消化”。4月10日人民幣匯率“破7”後,業內感到壓力很大。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蘇長電科技公司總經理於燮康説,半導體行業從設計到封裝,知識産權大部分掌握在國外公司手裏。國內企業出口的産品多數是加工貿易,産品本身的利潤不高。近兩年電子信息行業的成本在不斷上升,勞動成本增長最快,其次環保成本、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斷上漲。剛剛過去的3月份,長電科技母公司出口額為1.8億元人民幣,公司實際拿到手的錢為1.75億元,由於匯率差和黃金漲價,一個月利潤就減少了500萬元。
於燮康説,一項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7%,2007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約為7.2:1,如果持續升值到6.5:1,出口企業的利潤相當於減少7個百分點,如果行業中一半的産品出口,則相當於全行業利潤減少為“零”。 江陰市法爾勝光子公司工程師蔡煒説,公司産品主要出口歐洲和東南亞,沒有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的影響。但光纖、光纜行業出口形勢同樣嚴峻,因為行業産能過剩,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2%至3%,産品內銷不賺錢,出口靠國家的退稅補貼維持,如果國家取消補貼,光纖、光纜行業將會出現行業性虧損。
工程機械、軟體行業出口不降反升
生産工程機械的常林股份公司銷售總經理孔凡宏説,國內工程機械産品的出口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受美元貶值影響不大。隨着國內建築企業在國外承接工程的增加,工程機械類産品近年的出口還在增長。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常林公司的出口也保持了增長的勢頭。 蘇州新宇軟體是一家有上千人規模的軟體外包企業,新宇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黃曉巍介紹,公司主要承接美國的軟體外包業務。美國國內受次貸危機影響,軟體外包業向東南亞特別是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很明顯。今年一季度,新宇公司美國業務同比增長了20%以上。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副會長徐雷告訴記者,從今年一季度軟體外包形勢看,軟體外包還沒有因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貶值而受到負面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人民幣升值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迫使産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紡織行業總體來説還沒有相應利潤空間來消化人民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壓力,也沒有足夠的技術空間、品牌優勢來應對競爭。 江蘇省紡織集團總工程師林厚餘説,政府還需在政策上鼓勵企業逐步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對企業培育品牌、自主研發行為應給予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