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華夏時報》7月2日報道,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6月26日在陸家嘴論壇上&&,上海正在加快推進信貸轉讓市場,並已得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不久將正式運作。此外,銀監會一部門負責人指出,由央行牽頭、其餘各部委共同編寫的報告已經上報國務院,而目前處於審批當中。
令商業銀行喜歡的信貸資産證券化終於有了動靜,監管層放行資産證券化後,商業銀行能夠得到什麼?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付立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銀行積極地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對商業銀行有着多方面的好處。
付立春&&,以銀行再融資為例,再融資是由於銀行不能達到監管層資本充足率標準而實施的,如果商業銀行使用信貸資産證券化這個工具的話,就能夠把多種資産進行打包證券化,把長期貸款換成流動資金,這樣既解決了資産充足率的問題,又能夠使不良貸款下降,也能夠優化資産,還能夠把風險轉移到更多的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中。 付立春分析道,銀行的傳統業務是存貸款,而中間業務發展也很快,但是量還是很小。商業銀行推行資産證券化,會使商業銀行的信貸存量減少,而會增加中間業務量。
針對美國次貸危機所顯現出的資産證券化帶來的風險,付立春指出,美國的次貸危機正是由於兩房使用信用資質不良的房屋抵押貸款進行證券化,並且證券化的鏈條比較長,在某些證券化的鏈條中是處於三不管的地帶,進而使風險包裝得很精美,使投資者看暈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