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摘頻道 >> 鏈結稿
“拆遷致富”帶來的隱憂值得關注
2010-05-19   作者:亢振洲  來源:博客中國
 
  村民因拆遷上訪、抗拒、自殺案件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因為一些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家園意味着什麼,恐怕是人們都十分清楚的。農民以土地為主要生活來源,被稱為“命根子”,沒有了土地就等於淪為“無産者”,無地可種,無業可就,困苦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但5月19日,從新京報看到這麼一則消息,北京朝陽區崔各莊鄉大望京村許多村民卻因拆遷改造成為“富翁”, 拆遷補償款讓村民過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買房、買車、買股票基金……僅去年一年全村就新增小車600輛,而且都是好車。看到這裡,有人高興起來了,但我一點也興奮不起來,原因很多,我們可以分析分析,這些農民以後的日子,政府儲存土地以後的日子,銀行發放鉅額貸款以後的日子難道都長富無憂、高振無疑嗎?答案是不堅定的,甚至是否定的。我們不妨提出幾個假設:
  一、 失去土地而富裕的農民真的能長期富裕嗎?農民靠土地種莊稼生存,沒有了土地自然沒有莊稼可種,以後的日子怎麼辦?這裡有文化、有技術的人當然會成為城鎮居民一員,找到工作。但如果沒有文化、沒有技術的農民呢?儘管也成為了城鎮居民,享受養老保險,但低微的養老保險或許就是他們今後生計的全部保障,最多就是城市貧民。尤其是在一片追求奢華生活的感染下,一些家庭得到的鉅額補償可能很快就會喪失殆盡,以後的日子怎麼辦?此一憂。
  二、 可怕的資金鏈難道沒有風險?大望京村城鄉一體化改造的資金模式是用土地換取銀行貸款安置村民,然後把騰退的土地出售償還銀行貸款。也就是説政府先從銀行拿錢,贖買農民騰退的土地,等土地出售了再償還銀行的錢。此模式固然可行,如果土地賣個好價錢,償還銀行貸款就無憂了。但如果土地賣不了好價錢,或者賣不了呢?再如果土地賣價步步走低呢,銀行貸款怎麼辦?這一可能造成銀行呆賬、壞賬風險;二可能給政府或村鎮還貸帶來很多問題,想再從老百姓手裏再要回補償的錢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其後果就可能造成不少混亂,甚至社會不穩定,影響安定和諧。尤其是在房地産市場非常不確定的情況下,這些風險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
  三、 城鎮拆遷改造是不是會愈來愈難?目前全國城鎮拆遷改造都實行了貨幣化補償。大望京村之所以在40天內全部拆遷完畢,無一強拆和上訪,是村民得到了較高補償(注意,非合理補償),達到了期望值。但這種模式只是個例,並沒有共性推廣價值。因為如果都照此推開,就難免出現漫天要價、欲壑難填的局面。這將産生諸多的拆遷補償糾紛,加大城鎮拆遷改造難度,增加土地成本。如果全國,即使是北京遍地開花,房價無限上漲就是必然的。此三憂。朝陽區北皋等村就已經發生了這種情況。
  四、 違章建設會不會迅速蔓延?目前在全國各地城鄉結合部違章建築不斷增加,究其原因,無非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款。據報道,朝陽區的一個村,原來60萬平方米的房屋面積,宣布城鄉一體化後,很快就猛增到220萬平方米。60變220,增加近四倍,毫無疑問,如果都給予補償,將增加多少拆遷成本?這不能不令人心憂。人都是向利的,因此,此模式的連鎖反應就是違章建築不斷增加,拆遷成本不斷攀高,對城鎮拆遷改造是禍是福就不用再説了。
  總之,這種城鄉一體化改造模式值得研究,值得探討,即使具有地方意義,也不具有普遍意義,更不值得推廣。因為此模式帶來的問題很多,就業風險、生活風險、金融風險、社會風險等等隱憂都是不言而喻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控制房價成本不能只拿拆遷補償開刀 2010-08-19
高拆遷成本與高房價是惡性循環 2010-08-19
什麼刺激了拆遷戶的貪慾 2010-08-18
控制拆遷成本不能“有愧於百姓” 2010-08-18
拆遷成本與高房價的關係有多大 2010-08-18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