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服務指南
奧運要聞
花遊不是“花拳繡腿” 日本姑娘賽後虛脫
“出水芙蓉”中國紅 花樣游泳首摘奧運獎牌
任成遠:“倫敦一定給大家一份滿意答卷”
[新華社社評]永恒的經典 歷史的豐碑
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拼音版“A到Z”
他們,漸漸老去卻留下壯麗的身影
中國拳手能否擊落第50金 獎牌衝百還看藝術體操
奧運經濟
兩岸專家透視“後奧運時代”大陸經濟走勢
奧運場館利用 能否再現“中國式奇跡”
“開運金鼓”奧運特許紀念品限量上市
強生視光學苑助力奧運選手優化運動視覺
大眾汽車支持北京殘奧會火炬接力
魏紀中:北京奧組委預算將是“黑字”
贊助北京奧運:最大收穫是品牌提升
 
兩岸專家透視“後奧運時代”大陸經濟走勢
 
來源:新華網

作者:新華社記者 秦大軍 陳鍵興 岳瑞芳

發布日期: 2008-08-24

    新華網&&8月23日電 四年一度的奧運盛會將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大陸,同時受矚目的還有奧運會後大陸經濟的發展。從2001到2007奧運籌備7年間,大陸經濟經歷了令世人艷羨的高速增長;隨著奧運會的結束,大陸經濟會否因此失去動力進而步入衰退,成為兩岸熱議的焦點話題。
    台灣政治大學會計係副教授康榮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奧運會之後,大陸經濟不會走下坡路,奧運投資的效益主要體現在中長期,雖然短期內可能會産生經濟波動效果,但是中長期對於大陸産業與內需市場轉型具有相當程度的正面效應,“奧運所做的投資,既維持了大陸經濟成長,未來也將成就大陸的産業轉型。”
    自2007年以來,美國次級房貸危機襲擊全球經濟,在油價飆升、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下,全球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漲。康榮寶説,由於北京舉辦奧運會所做的投資屬於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這項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其實有彌補全球經濟困境的權宜性調節結果,同時又可平衡社會所得差距過大,對大陸存在正面的宏觀經濟效益。
    奧運會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窗口,聯想、李寧等品牌頻頻出現在世人面前,有媒體稱讚大陸品牌“也在爭奪金牌”。“從大陸在奧運建築物及開幕式的設計中,不難發現,大陸有能力借中國特色發展全球性品牌,並與現存歐美知名品牌商平起平坐,”康榮寶説。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曾就奧運會與中國經濟問題發表觀點。李曉超説,舉辦奧運會對經濟總量較大的國家影響沒那麼明顯,其奧運後經濟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舉辦國經濟的基本面。
    後奧運經濟是否衰減,關鍵是看主辦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首爾、巴塞羅那和悉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都大大高於北京及亞特蘭大。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整體經濟規模大,與奧運相關的投資比重小等都表明中國不會出現“後奧運經濟蕭條”。
    島內知名金融機構統一證券&&,北京經濟僅佔全大陸經濟總量的3.6%,奧運雖然可能對北京經濟産生影響,但對大陸整體經濟影響不大。而且,大陸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基礎建設與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正大幅上升,持續推動增加內需的相關政策,預期也將帶動大陸消費成長。“大陸發生後奧運衰退的幾率較低,奧運會後經濟應可持續維持上漲。”
    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顯示了大陸經濟值得關注的新動向:7月份,大陸消費價格指數CPI延續回落態勢,降至6.3%;進出口有所回穩,出口增長較6月份加快9.3%;內需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3%達到近年高點,顯示消費正拉動大陸經濟穩定增長。
    多位學者對記者説,奧運會帶動了北京及奧運協辦城市的基礎建設、金融服務,有利於當地旅遊消費市場增長。北京秀水市場奧運開賽期間交易過億,台灣媒體感嘆“奧運商機”。”
    消費“經濟馬車”逐漸加速,對大陸國民經濟實現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7年,消費對大陸經濟增長的貢獻率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島內券商群益證券認為,假若未來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産投資持續上揚,且通貨膨脹未進一步上升,大陸經濟可持續維持上漲。
    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爭取到2008年奧運主辦權,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大陸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10.5%。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過去7年,中國經濟較快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儲蓄率較高、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提高,以及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等等,“這些基本動力不會因為奧運會結束而發生改變。”
    就北京而言,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盧映川日前&&,奧運會結束後,北京市仍會有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這些項目會按照“十一五”規劃中預定的計劃推進實施,內容涉及交通設施、能源、水資源供給、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
    “對奧運前後的發展,我們在幾年前已做了系統的安排和考慮,”盧映川説,“這些政策措施會為未來一個時期北京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新華社 經濟參考報
首頁
國內
國際
深度
財金
産經
商情
人物
現場
互動
視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Copyright (C) 2000-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新華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製作單位:新華社網絡中心(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ICP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