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 |
奧運會還有兩天就結束了。從開幕至今,這場百年盛事一直運行平穩,組織效率與服務水平得到奧運大家庭所有成員的積極評價。奧運會的順利運行要歸功於很多人,志願者便是其中功不可沒的一個團體,沒有他們,不敢想象一切會是怎樣。 在奧運會媒體村,新華社記者遇到兩名學生志願者,她們用辛勤的勞動為賽事報道人員營造了舒適的居住環境。同時,對這兩位“80後”的獨生子女來説,這段志願者經歷也寶貴異常,給她倆帶來的變化,用“脫胎換骨”形容並不為過。
“田螺姑娘”的一天
“我覺得自己就像‘田螺姑娘’,趁客人不在房間的時候,悄悄把他們的屋子收拾乾淨,客人回來看到整潔的房間都很開心!”來自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的志願者武衛文笑着描述自己在奧運會媒體村的工作。 武衛文正在讀大二,6月25日,她和200多名校友一起來到媒體村,成為賓館服務志願者。在這裡,她每天的任務就是清潔和整理媒體住宿的公寓,這個活兒,她一幹就是兩個月。 這是忙碌的一天:早上6點,武衛文在晨光中醒來,簡單收拾一下,吃點早飯,就坐上班車趕往媒體村,因為8點鐘,志願者們要集中開會,總結前一天工作,佈置當天的任務。 開完晨會之後,武衛文開始工作。她推着放滿床單、毛巾、清潔劑、吸塵器、抹布等用具和用品的工作車,開始“挨家挨戶”進行打掃。“我們要打掃客廳、臥室、衞生間,更換床單被套,還要整理屋裏雜亂的個人用品。”她告訴記者。 午飯時間在11點,吃過集中供應的自助餐,稍事休息,她又投入了新一輪的工作。 下午兩點半,在總共打掃了十多間客房後,武衛文結束了一天的志願者工作,坐上班車回學校。這時的她已經筋疲力盡,很想躺下美美睡一覺。但是一天的忙碌還沒結束,她晚上還要去教鋼琴。教完兩小時課再回到學校,時間已經不早了。 “要是平時,我就不吃晚飯了,但今天我和幾個一起做志願者的同學出去美美吃了一頓。”武衛文微笑着對記者説。 因為這一天,是這位河北姑娘的20歲生日。“志願者團隊給我送了張很特別的卡片。”她開心地展示着自己的生日禮物。
有辛勞更有成長
説起每天的工作,比武衛文低一屆的校友饒紫薇滔滔不絕:“説實話,我在家沒怎麼做過家務。以前家裏的鐘點工進我房間打掃,如果被打擾了,我還會衝她發脾氣。現在自己知道辛苦了,也體會了受委屈的滋味。” 這位19歲的姑娘告訴記者,剛來媒體村時,她們要給客房“開荒”——除了打掃房間、整理家居用品,還要拉着吸塵器滿樓跑,給每個屋子吸窗戶玻璃滑軌裏的灰塵。幹活累了,還不能坐在房間的床上或者沙發上休息,只能坐在地上歇一會兒。 “其實累一點我不怕,但真的很怕臟。我最怕收拾洗手間。第一次要去給別人清理洗手間的時候,我都快崩潰了。後來花了很多時間才慢慢克服過來,”饒紫薇想起剛開始的幾天,還心有餘悸。 忙亂的工作中也會有些小樂子。工作幾天后,志願者們悄悄評出幾間“極品房間”——那些屋子特別凌亂,衣服、用品四處亂扔的房間。大家常常半開玩笑半推託,推介其他志願者同學去挑戰那些“極品房間”。 有時候,辛勤工作卻換來個別客人的指責和投訴,這時候,小姑娘們都學着承受委屈,堅持默默工作。 “有位外國記者剛住進來就給經理寫了整整兩頁的投訴信,糾着一些細小的問題大肆抱怨,我們都忍氣吞聲,只好又把他們的房間地毯式清理一遍。”饒紫薇説。 當然,除了汗水和委屈,志願者工作留給志願者的,還是一次無可替代的寶貴經歷。饒紫薇告訴記者,報名參加媒體村服務志願者是因為她一直對酒店管理很感興趣。近兩個月的“服務員”生活,讓她有機會從底層開始接觸這個行業。 “雖然這個行業沒有我想象中輕鬆,但並沒有減少我對它的興趣,”饒紫薇説。“有了在服務員這個基層崗位的磨煉經歷,如果以後從事酒店管理工作,一定會更有底氣。” 她最後告訴記者,在家的時候,父母總是不看好她幹家務活的能力,經過這一次的“洗禮”,她有自信讓老爸老媽另眼相看了。
難忘的經歷
武衛文告訴記者,報名參加奧運會志願者時,她很憧憬也很激動,就要成為這場世界盛事的一分子了。 “雖然在距離鳥巢僅幾百米的媒體村工作了一個多月,還是只能遠遠地看著,沒有機會進去探個究竟,但我已經很開心了,”武衛文説。“有一次有人拿來一個奧運火炬,我們都爭相和火炬合照,特別興奮。” “在這裡工作還是很開心的,大部分記者非常尊重我們的勞動,對我們很友好,也很讚賞我們的服務。”武衛文笑着説。 武衛文攤開手掌,對記者説,她從小學鋼琴,手一直保養得很好,但這一個多月來,手心不知什麼時候長出了老繭。也許這手上的繭,正是這些“80後”獨生子女們經歷辛勞與成長的最好見證。 奧運會即將結束,殘奧會就要開始。正是由於有了10萬名賽事志願者、40萬名城市誌願者和近百萬名社會志願者的無私付出,讓這兩場盛事的順利運轉成為可能。志願者工作會是他們人生難忘的經歷,同時,志願者熱情的笑容也會印在每個參與、見證過奧運會的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