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對華投資採礦警覺依然
    2010-01-25    作者:記者 曹揚/堪培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澳大利亞露天銅金礦山整體景觀。資料照片

  中澳之間投資風波告一段落,澳方接連批准了一批中國企業投資,但是——

    近期中國企業投資澳大利亞礦業逐漸增多,並成為澳方媒體炒作的熱點。然而在中國投資被澳方媒體炒熱後,澳大利亞指導外國投資行為政策性文件缺失的問題浮出水面。一名密切關注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的消息人士日前向記者透露,雖然中澳之間投資風波告一段落,澳方示好,接連批准了一批中國企業投資。但應當引起注意的是,雙方此前遇到的一些核心問題以及模糊不清的投資政策並沒有發生實質改變,澳方對中國投資的警覺依然存在。

  外資審查委員會關心的主要問題

  關注澳大利亞市場的外資企業對外資審查委員會都不陌生,這是一個澳大利亞政府設立的,對計劃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外資進行審查和審批的機構。
  該委員會主任帕特裏克科莫爾曾對外宣布,海外投資者對澳大型礦企的持股比例需符合“不超過15%,在新項目上的投資不超過50%”的規定,此外,外資審查委員會通常關心的主要問題是:投資者的運營是否獨立於相關外國政府之外,投資項目是否有可能阻礙競爭,或導致不當集中,或導致對相關行業的控制,該委員會還在個案基礎上審核投資有否可能損害澳大利亞國家利益。但委員會權限只在向國庫部長提出批准或者否決的建議,最終的裁定大權在國庫部長的“一支筆”下。
  在現行的審核制度下,外資審查委員會的審理周期通常為30天。30天后該委員會提出批准還是否決的意見,再將案件提交國庫部長。國庫部長側重考慮國家利益,有權推翻外資審查委員會的意見,或者添加附加性條款,即所謂“有條件批准”。但若國庫部長超過10天還沒有做出任何裁決,那麼他將失去對交易案的審理權。此外,外資審查委員會還可以視個案情況將審理時間延長至最多90天,以充分調查和審核。

  澳審查外資“人治”大於“政策”

  在澳美自由貿易協議框架下,澳外資審查委員會受理的外國投資申請多是來自美國的私人企業,兩國是戰略同盟國,體制相近,又是以私人公司名義申請,各方一直相安無事。澳大利亞也一直對外宣稱歡迎外資進入資源領域,可以促進就業,增強國力,澳大利亞的投資環境公平、開放、透明。
  然而在中國投資被澳媒體炒熱後,澳大利亞指導外國投資行為政策性文件缺失的問題浮出水面。一名密切關注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的消息人士日前向記者透露,雖然中澳之間投資風波告一段落,澳方示好,接連批准了一批中國企業投資。但應當引起注意的是,雙方此前遇到的一些核心問題以及模糊不清的投資政策並沒有發生實質改變,澳對中國投資的警覺依然存在,澳外資審查委員會仍然是“人治”大於“政策”。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懷恩斯旺在2009年12月的一次講話中指出,中國投資雖然被媒體炒作成熱點,但其實際只佔進入澳大利亞資源領域較少的一部分外資,美英等國的投資規模是中國的50倍以上。斯旺在講話中明確指出,雖然作為國庫部長,需要做的是審查外資是否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但是他本人也很難對國家利益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只是&&國家利益的核心在於保證就業、創造財富以及關鍵的國家經濟主權問題。
  澳大利亞一家研究機構的研究員此前指出,這種“國家利益”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不明確的投資指導政策使得海外投資者承受着很大的風險。因為澳大利亞政府可以以此為名阻止某些外國投資者購買本國公司股權。
  經歷了中國投資問題困擾的2009年後,國庫部長斯旺已經決定在全新的2010年作出幾個改變,一是增加外資審查委員會規模,增加一名經濟專家參與審查調研;二是在2010年早些時候推出簡單易懂的投資手冊,這種手冊將有中文、日文和印尼語多種文字;三是要求外資審查委員會主動加強與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等外交機構&&,確保溝通和交流順暢,確保外國投資者清楚在澳大利亞投資需滿足的各種條件。

  必和必拓為我並購澳礦設障

  隨着時間推移,必和必拓先前曾游説阻撓中國投資已經為許多人所知。據澳前財政部官員、國庫部長斯旺的發言人斯蒂芬喬斯克説,當時,必和必拓的游説郵件幾乎發到了政府所有部門。而顯然,“財政部基本上接受了這些政策建議,認為中鋁投資入股力拓交易將危及國家安全。”
  幕後黑手逐漸浮出水面,其身份正是澳礦業第一大巨頭必和必拓。《悉尼先驅晨報》曾發文提問:中鋁與力拓聯手之際,必和必拓為了促成自己與力拓的交易有沒有在背後積極游説拆&?回答:一定的;必和必拓總裁唐阿格斯是不是認為應該限制外資進入澳資源領域,對中國國有企業的注資行為應尤其限制?回答:絕對的。
  引人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必和必拓股東之一馬爾科姆梅登。梅登説,必和必拓的總裁阿格斯和首席執行官克洛普斯早在斯旺對國企投資做表態之前,就已經找到澳政府最高決策領導進行密談。他們向陸克文和財政部長唐納游説中國國有企業中鋁進入澳資源市場之後可能産生的種種後果,包括對國家利益和安全的影響,同時他們也説明了必和必拓與力拓聯手的計劃。此後,必和必拓組織了一大批專家出謀劃策,而與堪培拉接觸的只限於公司幾名高層。他們不斷向堪培拉官員吹風,包括一旦中鋁注資成功,將獲得董事會席位,持股比例翻倍,還將獲得力拓在皮爾巴拉地區的優質鐵礦石資源等。
  消息人士指出,必和必拓在行業裏巨頭地位牢固,其與政府人脈關係緊密,得到政府高官支持。必和必拓欲借合併力拓與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淡水河谷抗衡,從而掌握全球鐵礦石資源,但長期覬覦未果,而此時中國投資爭取力拓,希望進入利益攸關而敏感的皮爾巴拉地區,其戰略優勢和巨大收益觸碰了必和必拓的既得利益和戰略運籌,促使必和必拓必然使出渾身解數阻撓拆&。

  投資澳礦業市場需統籌安排

  我企業海外落地需要統一協調,宏觀布局,同時照顧他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小心拿捏。這些戰略布局應統一論證,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推進。綜合分析中國投資遇到的障礙,應看到任何一國國有企業若大舉進入澳核心領域都會遭遇當前的波折和阻力。近年來,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企業投資澳礦企數量較多,時間相對集中,個別的數額巨大,容易引起如必和必拓這樣的利益攸關者積極游説,媒體借機炒作,社會産生無謂恐慌,政府警惕國家安全和利益,與我不利。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之所以能夠接受必和必拓的游説,本質在於戰略考量和封殺國有企業對澳資源行業投資的傾向。資源是發展權的問題,資源行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命脈,決定着澳大利亞國家發展和在全球各國中的定位。澳大利亞在資源行業擁有世界排名前三甲的兩大礦企,必和必拓和力拓。這兩拓未來的發展命運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澳大利亞未來國家戰略和安全,是澳方的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
  加之有人借機大肆鼓吹中國國有企業“走出去”是大舉搶奪資源的計劃,要在全球盡可能多地掌握資源。中國強大的發展勢頭離不開澳大利亞資源供應,因此澳大利亞要鎖緊源頭。因此,我方需統一解決國有企業對外身份問題,避免澳方狐疑我“走出去”戰略直指其國家利益和安全。我企業可考慮選擇體制相對獨立的下屬公司出面與外方進行接洽合作,對外着重突出行業性、專業性和生産性能等綜合業務能力,強調獨立運作和獨立決策。   應該看到,儘管澳商界對外忌諱“政府背景”,或與政府關係過密,但實際在必和必拓、力拓這樣的核心命脈公司,或是通信、鐵路等大型國家公司中普遍存在與政府之間既合作又獨立的&&,只不過由於商業忌諱掩飾得比較隱蔽,平日獨立運作,遇事協調配合。在與西方國家打交道時,也可考慮採用他們習慣的這種處理國家公司與政府關係的“潛規則”。
  第三,應系統考慮如何應對必和必拓欲強霸鐵礦石市場的戰略思量,這涉及鐵礦石價格談判和公平定價。我當初欲聯手力拓某方面也是出於對世界第二大礦企必和必拓予以抗衡,打破市場和價格壟斷的考量。但力拓的鐵礦石年産量高達1億噸,是世界第三大鐵礦石生産商,也是必和必拓長期和必然爭取的力量。
  應看到,鐵礦石資源豐富的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鐵礦石地區總體上由必和必拓和力拓兩大礦企牢牢掌控,但必和必拓更勝一籌,中小型礦企都不得使用其鐵路和港口。這對於澳政府看待中國國有企業海外投資和我“走出去”戰略,以及審查中國投資的政策都産生了不利影響。

    “走出去”開礦 多頭管理暴露不足

    我國制定“走出去”開發利用境外礦産資源的戰略正確而必要。目前,這一戰略已經取得成果,但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國內企業負責人認為,這些問題不利於我國大規模長期利用國外礦産資源,需要認真研究應對。

    我國應統籌資源協調出擊

    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礦産企業負責人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建議,我國可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礦産品價格總體走低的階段性機遇,依託中國資源需求的市場地位,對內協調各部門形成合力,對外多渠道統籌運作,加快開發利用境外礦産資源的步伐。

  相關稿件
前4個月新疆採礦業投資81.5億元增長16.1% 2008-06-17
山西一些地方違規違法採礦反彈 2008-06-17
表面養豬場 暗地偷採礦 2008-02-21
新疆採礦企業不再享受稅收優惠 2008-01-08
普華永道報告:去年全球採礦業利潤增長64% 200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