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1-25 作者:記者 顧瑞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我國制定“走出去”開發利用境外礦産資源的戰略正確而必要。目前,這一戰略已經取得成果,但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國內企業負責人認為,這些問題不利於我國大規模長期利用國外礦産資源,需要認真研究應對。 《經濟參考報》記者最近對參與我國企業“走出去”調研的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採訪了解到,全球礦産資源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主要礦産分佈相對集中。我國探明的礦産資源總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礦産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3,位居世界第58位。從資源種類看,佔有色金屬産量94%的銅、鋁、鉛、鋅等大宗礦産儲量嚴重不足。中國地質科學院有關報告預計,今後20年,中國將短缺30億噸鐵、5億噸到6億噸銅和1億噸鋁。 同時,我國礦産資源還表現出貧礦多、富礦少,小礦多、大礦少的特徵。如我國鐵礦石平均品位僅33%,而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等國都在60%以上;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要坑採,開採成本較高。
我國礦産資源的稟賦狀況,決定了合理開發利用境外礦産資源、形成多渠道的資源儲備是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而不僅是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短期策略,利用好兩個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利用好兩種資源特別是境外資源,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安全的重大戰略。 截至2008年底,經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境外礦産資源領域限額以上項目76個,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超過332億美元,投資集中在鐵、銅、鋁、鎳、鉻、鉀、天然鈾、鉛鋅等礦種,分佈在30個國家和地區。但與長期資源需求量相比,我國礦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存量仍然偏小,權益儲量與權益産能控制偏少,儲量大、開採成本低和周期長的世界級礦山資源控制幾乎空白,特別是在鐵、銅、鎳、鈾等品種上,存在較大缺口。 面對嚴峻的資源供應形勢,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多項政策,加強國內礦産勘查與有序開發,加大對境外礦産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在國內,鎢、銻、稀土等戰略性資源整合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境外,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支持國內礦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境外礦産資源投資大幅增長,資源權益量穩步增加。 部分政協委員和國內企業負責人認為,我國在實施“走出去”利用礦産資源戰略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不利於我國大規模長期利用國外礦産資源。 一、政府部門多頭管理,統一規劃與協調不足。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説,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撤銷了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等部委,成立相應的總公司,原管理職能現分散在有關部委及行業協會等。為加強資源開發的協調,有關部門建立了多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但目前的聯席機制往往限於參與部門的管理職能,難以統籌考慮境外資源開發各方面因素,進行統一引導和協調各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間的關係。雖然陸續&&了文件,提出“完善鼓勵政策,加大重點支持”等戰略舉措,要求研究建立外匯儲備與重要資源戰略儲備合理轉化機制等。但由於落實責任不明確,始終沒有制定出兼具指導性和操作性的統一規劃與實施方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境外資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效果。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開發主體實力普遍不強。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元説,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對境外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例如,我國政府為鼓勵國內企業到境外投資,設立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源規模,與一些發達國家對某些礦種探礦進行的資金補助規模相比還很小,對於境外礦産的開發支持作用有限;而且,現有的國外礦産資源風險勘查專項資金申請難度較大,且僅集中在風險勘探領域。 李元認為,政策支持的力度與針對性不足,是造成國內礦産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實力的原因之一。我國在能源領域培育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華等一批世界級企業,然而在礦産領域沿缺乏領軍企業。2008年,全球最大的礦産企業必和必拓,銷售收入近600億美元,利潤超過200億美元,國內企業與其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很難與之在國際市場展開有力競爭。 三、國有企業往往遭遇政治歧視,民營企業缺乏政策通道。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李鐵軍説,目前,境外資源開發的主體仍是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2008年,經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境外礦産資源投資項目中,中央企業協議投資額佔比在90%以上,項目數量佔比50%以上。但是,國有背景企業在開發境外資源過程中非常容易遭遇政治歧視。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告訴記者,民營企業由於自身實力較弱,又缺乏國家政策支持,境外資源開發成效不大。目前,我國實施的“走出去”政策,支持對象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能夠享受的政策較少。同時,在融資方面,國內銀行也主要向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傾斜,民營企業很難獲得境外資源開發大額貸款。海外收購所需資金是一般企業難以承受的,即便是大型國有企業也都需要銀行的支持,缺乏政策支持與融資渠道的民營企業要收購大型礦山資源難度更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