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煤改革將刷新我國能源版圖
    2009-08-31    本報記者:王炤坤    來源:經濟參考報

    非規模化不生産、非集約化不生産、非迴圈經濟不生産、非安全達標不生産。山西省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實現煤炭産業調整振興。被看作中國煤炭行業排頭兵的“晉煤方陣”,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改革。
    山西煤炭將向何方去?山西省省長王君用幾個概貌性特徵勾勒出2011年山西煤炭工業的輪廓: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礦,在現有的2600座煤礦基礎上壓減60%多;兼並重組整合後的煤炭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于年産300萬噸,單井生産規模原則上不低于90萬噸;煤炭生産全部實現機械化,普遍推廣綜採技術;安全生産全面達標;煤礦領導要有專業技術背景,從業人員全部培訓後持證上崗。
    王君曾任大同礦礦務局長、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和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深諳我國煤炭業的現狀和世界煤炭業的發展潮流;山西煤炭業也一向被視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縮影”。業內人士分析,晉煤規模化、集約化、迴圈經濟和本質安全的全面轉身,可以看作我國能源版圖刷新的前奏。

    痛定思痛山西終結“小煤礦經濟”

    山西的幾千座小煤礦曾經強勁地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幾年,山西的小煤礦一直在整合,9萬噸、15萬噸、30萬噸,門檻在不斷提高,但全省煤炭工業“多、小、散、低”的粗放模式仍未徹底改變。目前,全省仍有各類煤礦2600座,其中30萬噸及以下的小煤礦佔了近七成,各類礦井平均單井規模只有36萬噸。全省採煤機械化程度不到30%。

    用最小代價和震蕩打造“大煤炭經濟”

    山西省看準了當前煤炭市場萎縮、産能閒置和要素價格全部下行的黃金機遇,用最小代價推進煤炭結構大調整。同時,針對涉煤利益各方的疑慮,推出一係列務實靈活的配套性産業政策,努力減少摩擦和震蕩。

    晉煤整合對山西財政影響有三

    在未來3至7年,根據國家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規劃和18個礦區總體規劃,山西將加快建設煤—電—路—港—航為一體的晉北動力煤基地,煤—焦—電—化為一體的晉中煉焦煤基地和煤—電—氣—化為一體的晉東無煙煤基地,將優先發展煤機裝備制造、煤化工、煤礦安全産業、煤—電、煤—焦—鋼、煤—熱—電、煤—電—鋁等成集群的大煤炭産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