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人李國福這位多次進京舉報原該市潁泉區區委書記張治安違法佔用耕地、修建豪華辦公樓“白宮”等問題的舉報人,在監獄醫院中蹊蹺死亡後,其家屬堅決不認可檢察機關作出的“自殺”結論,因為爭議一時無法達成一致,于是,有網民説,李是“被自殺”的。[詳情]
  7月12日,“醬裏合醬”在天涯上發帖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他看到XX工業公司的名稱和大紅章赫然簽在自己的就業協議書上,自己卻不知情。而相關數據顯示的大學生近80%的就業率,更讓“醬裏合醬”忍無可忍,遂在憤怒中發了此帖。該帖一經發出,便迅速在網上流傳,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網絡流行語——“被就業”。[詳情]
  2009年7月31日,洛陽舉行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跟大部分聽證會一樣,聽證的方案有兩套,其中漲價41.67%的方案二漲幅沒有方案一高。據媒體報道,與會共18名代表,17人讚成漲價,1人反對。[詳情]
  汶川地震後,一些單位或組織強迫個人捐款,以至出現個人重復“捐款”。為四川地震災區同胞捐款,本是善舉,但卻有廣州企業嫌捐款數額不夠多,沒面子,竟強制扣除員工獎金湊數。[詳情]
  今年2月,江蘇省對南通市轄下各縣市的小康達標情況進行電話隨機調查。當地政府卻要求受訪民眾熟記事先統一下發的標準答案,于是,一夜之間,那些依然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家庭在官方的統計數據中“被”跑步實現“小康”了。[詳情]
  據2009年5月《新京報》報道,重慶市銅梁縣有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讀小學要交9000元“教師節慰問金”。學生家長反映至縣教委後,被告知“要退錢就必須退人”。銅梁縣教育局局長稱,此費係家長“自願”繳納。[詳情]
  國家統計局7月29日發布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4638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4元,增長12.9%,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
   這一數據甫一公布便引來網友的質疑,很多網友感慨數據與實際不符,更有人戲稱自己的工資“被增長。”[詳情]
  不由得想起了劉恒的小説《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弱勢如流浪貓、卑微如小螞蟻的市民張大民們,他們的所謂幸福生活,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被幸福”了的“被生活”。而那些“被自殺”、“被就業”、“被小康”的人們,他們的“被生活”又能比張大民幸福多少呢?[詳情]
  個人權益在機構或集團的天平上不僅輕若鴻毛,而且還會在“被”中讓一切侵權行為變得合理合法、堂而皇之,這是對法律原則的公然藐視,是對人本精神的“不宣而戰”。一個“被”字勾勒出中國社會被各種利益糾葛、扭曲的形象,這種現象如果不能扭轉。[詳情]
  一個又一個“被”字短語的出現,凸顯出種種數字遊戲之下的中國式“假大空”。Web2.0時代的網民話語權,把“被”字裝到了放大鏡中。[詳情]
  辯證地看,“‘被’時代”的出現是公民具體權利多方面覺醒的表現;同時,也應該是公權力及時自我矯正的過程。[詳情]
  因此,公共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不是急于以“個別現象”為自己辯白,也不是以發達國家也存在數據打架為自己開脫。[詳情]

責任編輯: 魏薇 - 實習美編: 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