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統計局6日舉行新聞通氣會,對上半年城鎮居民單位職工平均工資、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統計數據詳加説明,以回應社會上對“工資增速高於經濟增速”提出的質疑。
國家統計局上月29日説,上半年,中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4638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4元,增長12.9%,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有網民稱,統計數據與自己的收入不符,也即網上流傳的“被增長”之説。
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司司長馮乃林解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統計的範圍包括城鎮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和股份合作、聯營、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資和港澳&&投資單位。不包括私營單位、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馮乃林坦承,我國城鎮單位職工工資統計範圍過窄,存在缺陷。全國大約3億在城鎮就業的人口,目前的工資統計只涵蓋了約1.3億人,還有6000多萬私營企業職工、5000多萬個體工商戶和一些靈活就業人員都沒有涵蓋在內。
馮乃林指出,上半年職工工資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1個百分點,為2001年以來最低,説明工資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由於工資增長的剛性和工資發放的滯後性,造成了工資增長並不像其他經濟指標那樣迅速下降。”馮乃林説。
對於社會上對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個人所得稅增速的質疑,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魏貴祥説,不能簡單進行對比。因為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了,國家對存款利息所得和個人投資者取得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所得暫免個人所得稅,轉移性收入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一些低收入居民即使收入較大幅度增加仍在起徵點下。“這些因素雖然減少了或不增加國家個稅收入,但卻恰恰提高了城鎮居民收入。”魏貴祥説。
對工資收入人們都有切身感受,工資收入統計的準確性和公信力,關係到中國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公信力。在通氣會上,國家統計局三位專業司司長都談到了下一步改進工資收入統計的措施。
馮乃林説,國家統計局對城鎮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開展了試點,去年的私營單位職工工資數據已經有了初步結果。由於平均工資是社會保障和國家賠償等政策的依據,目前國家統計局正在就私營單位工資數據的使用和公布問題,和有關部委協商。
馮乃林介紹,職工工資統計將進一步加強數據源頭質量控制,指導、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和完善工資統計&賬;更多采用網上直報技術,減少中間環節;加強對基層數據的審核,發現問題返回重報。
對於社會上公布工資“中位數”和“眾數”,公布按照崗位、職業分組的工資數據的呼籲,馮乃林説,按照現行統計方法,工資統計是單位的工資總數除以職工人數得出,沒有按崗位統計,也沒有每個人的工資數據。
|
|
|
|
|
|
|
|